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公众急切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之一,也越来越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焦点题材。尤其今年以来,影响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被频频爆出,动摇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热度一度呈上升的态势,也使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及负面情绪在更大范围弥漫。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环境下,不少无良企业罔顾道德法律,致使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另一方面,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粗放的报道方式也一定程度造成了风险的放大与悲观情绪的过度传播,其中以贴近民生为口号的我国都市报媒体的报道更容易影响公众对这一问题态势的感官,影响人们的行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事物,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准则去选择认识的对象和对事物进行理解,这些准则就像框架一样将我们注意的的事实收入其中,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也不例外的遵循着一定的框架准则,而人们就根据媒体报道框架中的内容来认识外界事物并决定自己的行为。那么都市报媒体在食品安全这一议题上通常为公众建构了怎样的报道框架,而这样的报道框架是否能够准确的让公众理解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如果不能,媒体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食品安全报道的框架,从而使媒体的报道能够让我们更准确的认识食品安全问题,进而能够更好的应对社会上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是本文想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一共包括五大部分。第一章绪言交代了本文的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并这类主题在我国研究的一些现状。同时阐释了本文研究的研究方法,并对运用到的理论——框架理论做了总体的阐释。第二章以《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大河报》这三大都市报为样本对我国都市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形成的报道框架做了统计分析,总结出现今我国都市报食品安全报道所采用的框架特点。第三章分析我国都市报食品安全报道采用的框架在议题架构与文本建构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第四章就我国都市报食品安全报道框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构合理的食品安全报道框架。最后结尾认为优化我国都市报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中的框架,能够有助于公众更好的认识与应对社会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