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等四所地处北京的高校联合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拉开了自主招生联考的序幕。自主招生联考是为弥补各校单独考试出现的弊端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高效、多元地选拔生源。在明确联考产生的原因、梳理联考现状的基础上对联考进行深入的剖析,认为联考改革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高校结盟联考不仅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在联考分数使用方面有了较大突破,还有助于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目前,高校自主招生联考还处于变化之中,现阶段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报名条件与招生范围有违教育公平、考试地点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考试科目与统一高考雷同、考试命题的城市化倾向、联考稳定性不足易加重考生心理负担、联考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作用有限。统一高考和社会舆论均对联考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并非高校在自主招生联考实践中盲目、“善变”的借口,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为联考定位不准,缺乏一套稳定、完整、科学的自主选拔方案。高校对自己要招收何种生源并不清晰,因而只能盲目跟风,致使自主招生联考异化为“小高考”、“掐尖大战”。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的特点在于“联合”,但前提还在于“自主”二字,政府应进一步放权给高校。无论统一高考地位如何,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都应该稳住阵脚。首先,要为联考准确定位,使其真正成为兼顾共性与个性、科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改革在保障高校自主权之时应将提高科学性作为首要原则,加强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的理论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录取标准,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其次,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改革也应当注重公平性,特别是城乡公平问题。试点高校应面向全国考生进行自主选拔。再次,高校自主招生并非自由招生,高校应注重招考信息的公开化,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