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恢复过程经济评价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柳杉人工林和建柏人工林的典型地段,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不同培育目标、不同年龄、不同林分等5个类型,共设置标准地18000m2,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杉木人工林恢复过程中不同林分类型的林分生长情况、林分分布特征、林分蓄积量和出材量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应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收益成本比、土地期望值和净效益投资比等动态经济指标对不同类型的杉木人工林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杉木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随着立地指数的增加,杉木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量逐渐增加,平均胸径生长量差异显著水平达到0.01;平均树高生长量差异也很显著。不同立地条件对杉木林分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影响较大,表现为立地指数越高,林分结构质量越好。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不同立地指数的杉木林分的胸径和树高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在3个不同的立地指数的杉木林中,其中立地指数16m的杉木林胸径分布c值≈3.6,近于正态分布,而树高分布c值均>3.6,为负偏山状分布;立地指数18m的杉木林胸径分布c值1<c<3.6,为正偏山状分布,而树高分布c值≈3.6,近于正态分布;立地指数20m的杉木林胸径分布c值1<c<3.6,为正偏山状分布,而树高分布c值>3.6,为负偏山状分布。立地指数越高材种出材量、规格材出材量越高,单位蓄积量越高。经济分析结果表明:3种立地指数的IRR均大于12%,立地指数20m的经济效益最大,而立地指数18m的次之,立地指数16m的最小。(2)在不同林分密度条件下,杉木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杉木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不同密度杉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差异显著水平达到0.01。不同密度条件下,密度450株/hm2的杉木林分结构最优,密度540株/hm2的林分结构次之,密度630株/hm2的林分结构最差。Weibull分布模型研究表明,在3个不同密度的杉木林中,其中密度450株/hm2的杉木林胸径分布c值1<c<3.6,树高分布c值1<c<3.6,为正偏山状分布;密度540株/hm2的杉木林胸径分布c值1<c<3.6,为正偏山状分布,而树高分布c值均>3.6,为负偏山状分布;密度630的杉木林胸径分布c值≈3.6,近于正态分布,而树高分布c值均>3.6,为负偏山状分布。密度小的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高,其中密度450株/hm2的蓄积量分别比密度540株/hm2和密度630株/hm2的大9.7%和48.2%,而密度540株/hm2比密度630株/hm2的林分蓄积量大35.1%。在生长对比分析基础上,进行了杉木人工林经济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450株/hm2的林分盈利率最高,资金利用效果最好,综合上述各项考核指标,可认为在密度450株/hm2情况下最优,密度540株/hm2次之,密度630株/hm2最差。(3)杉木林分生长量随着培育目标的提高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不同培育目标杉木平均胸径生长量和平均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不同培育目标条件下对杉木林分的径阶分布和高度级分布也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培育目标越高,胸径在20cm以上的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越大,且主要径级的级别越高;培育目标越高,树高在16m以上的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越高,且主要高度级的级别也越高。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不同培育目标的杉木林分的胸径和树高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在3个不同的培育目标的杉木林中,其中培育目标211的杉木林胸径分布和树高分布c值c>3.6,为负偏山分布:培育目标212的杉木林胸径分布c值≈3.6,近似正态分布,而树高分布c值1<c<3.6,为正偏山状分布;培育目标222的杉木林胸径分布c值1<c<3.6,为正偏山状分布,而树高分布c值1<c<3.6,为正偏山状分布。培育目标越高的地方,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越高,材种出材量、规格材出材率越高。进一步采用多个动态经济分析指标对不同培育目标的杉木林分经济效果进行评价,表明培育目标高,虽然投入较高,但获得盈利率最高,资金利用效果最好,综合上述各项考核指标,可认为在大径材培育目标的条件下最优。(4)随着年龄的增长,杉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逐渐增长。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表明不同年龄杉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显著水平达到0.01。随着年龄的增长,杉木林的林分结构质量逐渐提高。在3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杉木林中,其中13年生杉木林的胸径分布c值c>3.6,为负偏山状分布;而树高分布c值<3.6,为正偏山状分布;24年生的杉木林c值≈3.6,近于正态分布,且树高分布c值≈3.6,也近于正态分布;35年生的杉木林胸径c值c>3.6,为负偏山状分布,树高分布c值>3.6,也为负偏山状分布。随着年龄的增加,林木平均单株材积增加,但是,由于13年生的林分密度较大,使其林分蓄积量大于24年生的,因此,35年生林分蓄积量最大,13年生次之,24年生最小。3个年龄阶段的杉木林的IRR均大于12%,说明杉木在该3个年龄阶段均可盈利,但盈利情况有较大差异,35年生的1NPV、LEV、B/C、N/K最大,13年生的LRR最大,而24年生的只有NPV和LEV大于13年生的,IRR、B/C和N/K均小于13年生的。(5)在柳杉林、杉木林和建柏林3个林分中,杉木林的平均胸径生长量和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3种类型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差异显著;平均树高差异显著,但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杉木林和建柏林、柳杉林和建柏林之间,而杉木林和柳杉林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林分的径阶和高度级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杉木林的林分结构质量最好。研究表明,在3个不同类型的林分中,胸径分布c值均为1<c<3.6,为正偏山状分布;树高分布c值均>3.6,为负偏山状分布。杉木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最高,杉木林分平均材积分别比柳杉林分和建柏林分平均材积大17.2%和53.3%;杉木的蓄积量分别是柳杉林和建柏林的117.2%和152.1%;杉木林分经济材出材量是柳杉林经济出材量的1.107倍,是建柏林经济出材量的1.538倍;杉木林分规格材出材量是柳杉林规格材出材量的1.11倍,是建柏林规格材出材量的1.55倍。3个林分的IRR均大于12%,说明3个类型的林分均可盈利,但盈利情况有较大差异,杉木林的NPV、IRR、LEV、B/C、N/K最大,而柳杉林的次之,建柏林的最小。总之,可认为杉木林的经济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的南部,地理坐标是东经110°35′-112°14′,北纬26°02′-26051′。面积总共达到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有94.7万。县内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很
为了分析不同航段的运行效率,选取低效率指数作为指标对其进行量化。根据雷达数据的特点将进、出航段点分为4类情况进行讨论,准确地计算航班在各航段的实际飞行距离,最终输出
文章详细说明了用单片机控制电机转动,从而实现卷画灯箱系统的设计。阐述了卷画灯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并给出了详细的电路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民的地位问题愈益凸现。中国的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经济的市场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是“私人性”与“公共性”共存的特殊商品。粮食流通是“竞争性”与“社会公益性”共有的特殊行业,它必须在政府与市场互动中才能健康发展。
在信息过载时代,推荐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内容。协同过滤是推荐系统中最常用的技术,然而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未能充分考虑项目标签对相似度的影响,因而推荐质量不高
文章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文本的阅读,从萧红小说“诗学”意蕴的角度切入,探索萧红创作的独特魅力,阐述萧红的成功创作经验及其在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以期对后世的创作和研究提供有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80年代初我国各地推行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建立了统分结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户经济,这一制度创
在综合分析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族设计方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以MK2110系列内圆磨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行业的类别在不断的增加,用电结构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各行各业的用电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给供电企业的电费电价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