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GIS的世界文化遗产风险综合研究 ——以吴哥世界文化遗产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历史和文明的结晶,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极其珍贵又不可再生,是需要全人类进行持续性保护的一类稀缺精神和物质资源。然而事实上,世界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危害风险,尤其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灾害频发、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以及环境恶化,给世界文化遗产本体和赋存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多方面影响。世界遗产面临的风险类型复杂,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等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多学科综合的复杂工作。文化遗产在几何结构、空间尺度、物质构成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时间与空间特征。遥感技术具有多尺度、快速、客观、长时间序列以及无损探测等强大优势,地理信息系统(GIS)拥有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将成为文化遗产风险识别、监测和评估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对文化遗产风险特征的分析,提出构建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文化遗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风险管理过程,尝试建立面向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风险综合研究框架;分析了面向文化遗产风险研究的空间信息技术适用性范畴,构建基于遥感和GIS的文化遗产风险研究指标体系。选取柬埔寨吴哥世界文化遗产为研究区和研究对象,分析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等三大类风险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基于遗产地风险因子的遥感监测,构建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危害风险等级评估模型参数率定,实现模型运转、评估及输出结果验证,最后提出了吴哥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第一,提出了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面向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风险综合研究框架。通过分析1979年-2018年间,407项全球世界遗产的2218份风险报告,阐述各区域或国家当前遗产的风险管理和保护状态,提出了对文化遗产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因素。通过遥感技术对遗产地的风险识别和监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展风险分析,构建适用于文化遗产的风险评估模型,实现遗产地受自然、人类活动和环境风险的危害风险类型的甄别、以及风险范围及遗产地响应变化的程度的定量分析,进而构建综合性风险研究框架。第二,构建了吴哥遗产洪水风险模型,揭示了洪水灾害对遗产地的影响程度和模式。利用长时间序列雷达(SAR)数据,提取了2007年至2013年历史洪水淹没区域,主要选取淹没频次、绝对高程、高程标准差、河网密度这四个指标评估吴哥洪水风险,利用多参数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和决策功能,构建了吴哥洪水风险模型(FHI),获取吴哥洪水风险性区划图,并对保护区不同尺度的影响进行评估。第三,建立了城市扩张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分析并模拟了城市扩张对吴哥遗址的影响模式和程度。通过多源数据,分析2004-2017年间暹粒市土地利用和建成区范围,分析暹粒市城市扩张的模式和过程、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城市扩张用地类型的源汇。从遗址点、核心区和缓冲区三个尺度,量化分析了城市扩张在不同范围内的影响程度。构建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CA-Markov),对暹粒市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城市扩张进行模拟和预测,分析在遗址点周边不同范围内,预测将受到影响的遗址点个数,并对实际建成区和模拟建成区面积,采用Kappa系数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吴哥遗产地保护区划政策尚未得到严格执行,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议切实采取措施,遏制暹粒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第四,评估和揭示了吴哥遗产地赋存环境生态敏感性。通过对吴哥所在地暹粒省的关键生态资源进行识别,选取暹粒省的植被、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及洪灾风险等4个生态环境敏感因子,进行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制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大值法的叠加分析,针对吴哥遗产地的遗址点、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区等多个尺度的赋存环境,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表明,暹粒省的中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中低敏感性,占总面积的31.7%。暹粒省以及遗址点周边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状况不容乐观,非敏感区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研究主要贡献体现在:首次针对吴哥世界遗产长期面临的洪灾危害,创新性地构建了吴哥洪水风险模型(FHI),实现了洪水风险对遗产地影响的定量评估;量化分析了吴哥周边城市扩张的模式和过程、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城市扩张用地类型的源汇分析,并基于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预测了未来城市扩张的范围及其影响;对吴哥遗产的赋存环境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区,评估了不同尺度的赋存环境的敏感性,可为吴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综合研究体系和框架。吴哥世界遗产案例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以遥感和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和方法积累。本研究也在促进空间信息技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风险综合研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其他文献
斑秃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非瘢痕性脱发,属于中医“油风”范畴,历代医家对油风的病因病机各有论述,莫衷一是。门九章教授主张斑秃病发于内,主要与肝脾有关,临床治疗从肝脾论治,以脾为主,关键在于采用联合方组且小剂量、长期服药的煎服方法,方精药简,疗效显著。
目的 探讨梅花针叩刺联合直刺法治疗斑秃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斑秃病例6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各31例,分别予以梅花针叩刺联合直针刺治疗、5%的米诺地尔酊外用。2组分别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SALT、DLQI评分,并检测2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0%、68.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L
地铁供电系统作为地铁安全运营的核心专业,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地铁运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供电系统的中压供电网络构成方案又是整个供电系统的核心,中压供电网络方案直接影响到地铁运营的可靠性、安全性、管理方便性、维修维护工作量等。
《太平广记》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唐朝的历史载体和社会缩影,记录了千姿百态的唐朝女性群像。相比于其他封建朝代,唐朝女性所受的道德约束较小,思想更开放,女性意识更加强化。本文通过对《太平广记》两性交往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唐朝妇女总体社会地位提高,与此同时折射出的女性意识觉醒、贞操观转变、婚姻观转变也反映了唐朝女性人格觉醒的敏感度。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们学科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当前很多学生和家长还是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而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学的一门学科知识,在初中阶段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而语文中的古诗词也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古诗词中也蕴含了非常多的哲理和
《太平广记》“定数”类记载了许多人命由天定的故事,它涉及了仕途、婚姻、寿命、饮食等各个方面,不仅揭露了唐代政治的弊端,还反映了时下人讲究门第的婚姻观念,本质在于封建统治的不足。天命的制定与传达,则体现了唐代人的社会思想和佛教的盛行。“定数”类的志怪故事展现出了唐代政治、思想文化的现状,其根本仍是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圆"的相关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针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圆"的相关内容,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横向比较人教版(2013)、北师大版(2013)、苏教版(2013)三个版本教材在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呈现方式、练习题三个方面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三个版本教材编排形式多样、内容呈现特点明显、练习题类型存在差异。文章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编排提出针对性建议。
<正>人物档案谷洪刚2016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同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6月留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光学测量技术、仪器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项目等,并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
期刊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李延教授治疗心悸的临床医案进行分析,探讨治疗心悸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研究方法:选取从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533名老中医工作室。利用SPSS25.0统计软件中频数分析对医案记录中性别、年龄、证型、药物功效、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高频症状进行统计;利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对证候症状进行分析,用概率定量P表示关联性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