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阶级与阶层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级界限逐渐模糊,对于阶层的研究逐渐有向消费和文化方向转移的倾向。在此过程中,传统的阶级理论是否还能指导现在的社会分层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许多当代的社会学者对社会分层进行了新的解读。其中,布迪厄对马克思和韦伯的阶层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指出了品味、兴趣、生活方式等文化实践构成了不同阶级阶层的文化符号,也是形成阶层区分的重要原因。 本文首先对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品味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进行梳理,进而对布迪厄视野下的场域与品味的关联性的表现方式进行描述。通过对布迪厄研究中常常被忽略的分类与信念(doxa)这两个概念的强调,分析场域和惯习在信念形成中的作用,从而论述社会分类与自我分类之间的关系。对布迪厄社会分层理论中的阶级轨迹的概念进行考察,揭示了布迪厄社会分层思想的基本态度:虽然存在着社会流动与社会反抗的可能性,但凭借特定的机制,法国社会的阶层结构是稳定的。最后对其理论进行评价和反思。布迪厄的社会分层理论的对于我国社会分层、阶级冲突、教育不公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可是他仍然未能摆脱分析的客观和预设的主观这一两难处境;他那太过广泛而又缺乏细致的研究方式,也招来了一定的批判。 本文旨在较为全面细致的解释论述布迪厄的阶层思想,试图为国内社会分层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做一些理论上的基础性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