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农村要发展、农村要进步,要富裕,首要条件是社会要安定,农村社会的安定也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就全国来说,农村社会是安定的,农村的基本政策是正确的。但近年来,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幅度上升,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而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及时有效地化解这类矛盾纠纷,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除导言和结束语之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形式。从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剖析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以达到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一个具体、直观的认识。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是:冲突形式逐渐升级,规模呈扩大化趋势;事件的突发性,且行为极易激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维权型”事件增加。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围堵和冲击政府机关;静坐和游行示威;报复和暴力对抗活动;群体性械斗,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第二部分是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农村社会利益整合及社会秩序状况。导致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沉淀因素,又有现实发展影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工作中的主观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大量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分别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第三部分是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功能分析。客观辩证地分析和认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功能,是根本解决问题和制度政策创新的前提与基础。也只有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了清醒的认识,才能保证在面对事发现场的时候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及时正确的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从而减少危害。对于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从性质上来讲,它是人民内部矛盾;从功能上来划分,不仅对社会稳定有消极作用,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历史的看,它作为社会矛盾具有普遍性,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避免。 第四部分是解决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分析。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多发性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如果能够处理好,又有促进社会整合的作用。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变迁对社会系统形成的内部张力和外部压力,发挥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功能,抑制消极功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首先,对于我国目前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重点分析了防止和减少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最后,指出在处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应遵循的三条原则。
其他文献
 该研究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运用问卷与深读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社会资本和社会结构理论,通过对不同经营阶段(创业起步阶段与经营三年后)的比较,第一次对进城农
本文是一个对职业地位获得进行的实证研究。首先描述中国职业地位的流动状况,然后研究影响职业地位获得的因素,最后比较先赋与后致因素的作用大小。国内关于地位获得的研究有两
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艾滋病(AIDSdisease),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是由于爱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引起的
本文运用城市社会学的社会空间理论,以个案访谈及参与观察所搜集的资料为基础,对经历了空间剧变的虹桥镇征地农民群体的身份转变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社会空间理论看来,政府在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