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投债风险分析及政策建议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投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方式,一方面,它的融资平台最早是由政府牵头成立的,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填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成立初期具有政府债券的性质,另一方面,随着43号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与实施,政府在城投融资平台的职能逐渐被剥离,政府的隐性担保逐渐被削弱,城投债逐渐市场化转型,城投债又具备了一般债券的性质。2020年,城投债发行总量为4.69万亿,到期偿还量为2.35万亿,城投债偿债压力巨大。由于2017年城投债政策的强收紧,并且,城投融资平台的经营和发展问题不断浮现,2018年其非标违约开始出现爆发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城投债违约事件的发生,城投债违约风险不断加剧。然而,城投债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契机,2019年初,发改委等18部门发布《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 0160号),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任务;沪深交易所对于用于城投债的发债申请放宽了限制;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厅字〔2019〕33号),放宽了城投融资平台融资限制,推动了融资增信;2020年政府继续放宽城投债发债用途,再加上我国对如“疫情防控专项城投债”这类专项城投债的审核发行政策进一步放宽,城投债的发展出现新的契机。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更要坚持稳中求进。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城投债的转型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更加严格防控城投债风险。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我国城投债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的政策建议,在对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城投债的发展状况,探究城投债的风险成因,即规模扩大因素、政策收紧因素以及城投融资平台自身因素等,作为本文之后的章节的研究角度。其次,从城投债的规模扩大引起的风险角度,分别探索了其与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之间的关系,利用城投债规模的阈值效应进行了风险分析。然后,从政策收紧引起的风险角度,分析了政策有效性,即政府隐性担保相关问题,探讨了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机制以及异质性等。接着,从城投融资平台自身引起的风险以及已在前文证明了的政府隐性担保引起的风险角度,对经营性质的城投融资平台和公益性质的城投融资平台分别利用KMV模型进行了城投债风险的测算,对城投债风险进行量化。最后,从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合理控制城投债发债规模;健全城投债审批制度,推动专项城投债发展等九方面提出城投债的政策建议,以期更为有效地防范城投债风险,促进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阐明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梳理了文章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对城投债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国外市政债风险相关研究,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着重对国内城投债风险研究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为城投债的发展与风险成因。这部分主要分析了城投债的发展历程、城投债的规模、评级和违约现状,梳理了对城投债发展影响较大的政策措施,介绍了国外市政债风险防控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并分析我国城投债的风险成因,为后续的研究方向做出了铺垫。第四章为城投债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从城投债规模扩大产生风险出发,本章从城投债规模(城投债发债金额占GDP的比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通过门限效应模型研究了城投债规模对经济增长产生的阈值效应,并确定了城投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阈值。第五章为城投债规模与城市科技创新关系分析。同样从城投债规模扩大产生风险出发,本章研究了城投债规模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三个层面(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环境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运用门限效应模型,分别探索了二者之间的阈值效应,确定了城投债规模促进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阈值,并进一步探索了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投债规模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环境创新能力之间关系存在的异质性。第六章为政府隐性担保的城投债风险分析。从宏观政策收紧产生风险的角度出发,本章验证了增信、发债主体财务状况和宏观经济环境等风险溢价的影响因素,分析了43号文及2015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实施对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以及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机制,然后,探索了不同类型的城投债作用机制的异质性。得出的随着43号文及2015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实施,政府隐性担保虽然被削弱但仍存在的结论,为第七章的研究做出铺垫。第七章为基于KMV模型的城投债风险测算。从城投融资平台自身相关因素产生风险和政府隐性担保产生风险出发,对偿债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经营的经营性质的平台和偿债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补贴的公益性质的融资平台,利用KMV模型,量化预测了城投债的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为城投债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第八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对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合理控制城投债发债规模;健全城投债审批制度,推动专项城投债发展等九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我国城投债的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城投债风险”主题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进行文献数据可视化研究。通过梳理研究脉络,分析出未来“城投债风险”主题研究发展方向为城投债规模扩大产生的风险、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机制,以及对不同类型的城投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风险测算等,为文章后续的研究做出铺垫。二是利用门限效应模型测算城投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科技创新的阈值。由于目前缺乏对城投债规模扩大产生风险的研究,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从城投债规模扩大产生的风险出发,采用地市级城投债样本数据,利用门限效应模型,探索了城投债规模对经济增长和城市科技创新的阈值效应。确定了城投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科技创新的阈值为0.4%至2.9%。为后文提出合理控制城投债发债规模等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三是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政府隐性担保机制及不同类型城投债隐性担保机制的异质性。由于目前缺乏对政府隐性担保机制的研究,本文第六章从宏观政策收紧产生风险的角度出发,采用城投融资平台财务类等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索了城投债政策的净效应。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角度分析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机制,并探索了不同城投债隐性担保机制的异质性。得出了财政收入,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都为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机制,以及异质性的存在,为后文提出加强城投债信用担保、改进政府财政支持措施等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科技、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自此,信息技术正式走进了中学课堂,而微课这一全新教学模式受到师生的欢迎。由此,文章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详细探析微课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正>2020年,临沂城投集团步入改革发展第7个年头。7年来,临沂城投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改革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围绕公司治理、党建、人事、财务、法务、工程、纪检、审计等方面构建"八大治理体系",形成了一套管理有度、上下联动、责任清晰的"1433"内部管控机制,为推进集团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牢固基础。经过近
期刊
<正>元宇宙发展正处于从单点技术创新向技术集成式创新过渡,从单行业应用不断深入向跨行业应用实践探索的发展初期。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技术而形成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新形态,“向虚”延伸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元宇宙,“向实”发展形成以生产者或实体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元宇宙,前者相对注重沉浸式虚拟世界体验的不断升级,后者则相对注重由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融合而对实体经济带来的价值赋能。目前,元宇宙发展
期刊
<正>主持人: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北京广播电视台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在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8K、VR、云计算等“黑科技”各显身手,虚拟数字人技术应用更是大放异彩,为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
为了明确沙障材料差异性对固沙林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规律,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2013年布设的麦草、尼龙网两种沙障模式下的固沙林地为研究样地,于2018年春、夏、秋季,研究了沙丘底部和顶部不同沙障模式下的固沙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沙丘底部, 2种沙障林地地面节肢动物优势类群除了均包括蠼螋科、步甲科、叶甲科外,麦草方格林地还包括拟步甲科和鞘翅目幼虫2个类群,而尼
<正>越来越多的数字人正在成为链接现实世界与元宇宙,链接品牌与Z世代乃至未来更新的α世代的“关键人物”。
期刊
<正>就像元宇宙“可以装万物”一样,产业和资本正在寻找下一个颠覆性的、令人兴奋的产品,虚拟数字人正是这个让人兴奋的抓手。也因此,虚拟数字人或将成为2022年的最大风口。据量子位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将到达2700亿元。虚拟偶像、虚拟主播、虚拟员工,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虚拟数字人开始布局各种可能性赛道,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打造自己的虚拟数字人。
期刊
<正>未来每个人或许都会有一个虚拟分身和一个机器人,一个帮助自己参与虚拟世界,一个成为现实世界的助手。总之,未来将是个多彩的数字生活与世界。“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下国人对数字生活需求的快速增加,以及智能手机和消费级VR硬件的应用,使虚拟数字人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中心高级研究员张丽锦如是说。
期刊
文章基于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记忆数字人”设计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产品框架,从“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五个部分设计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数据集。文章调研元宇宙社交平台和数字记忆产品现状,探讨基于个人数字记忆产品的设计与应用,包括进入元宇宙世界的个人数字身份的认同,设计以个人为中心的交互体验产品。在这个频繁迁移的时代,该产品提供了一个构建个人数字记忆的信
如今城市中驾驶汽车出行的场景越来越多,虽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出行便捷性,却也给交通安全出行方面带来了隐患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夜间车流量持续增大,因驾驶员主观判断失误或者客观路况环境原因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概率也随之加大。基于此,该文首先对夜间环境对汽车驾驶的不利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而后从保护汽车驾驶员与乘员安全的角度,提出关于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的驾驶技术建议。希望此文能够在城市交通安全方面,带给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