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AN)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它们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d hemorrhage,SAH)发生的首要病因。而高分级颅内动脉瘤则是指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破裂动脉瘤,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0%~30%。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着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而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有着更高的危害性。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医生对于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在不断提高,但患者的术后致残、致死率仍高达60%。同时目前对于高分级动脉瘤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式仍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式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患者(Ⅳ级20例,Ⅴ级4例)的临床资料,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入院时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出血次数、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是否急性脑积水、是否脑内血肿、是否脑室出血、是否术前脑疝、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是否镇痛镇静治疗等。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按mRS评分,预后良好12例,预后差12例,其中死亡4例。预后良好12例,预后差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P=0.028)、高血压病史(P=0.041)、动脉瘤直径>5mm(P=0.041)、急性脑积水(P=0.028)、镇静镇痛治疗(P=0.025)与预后不良有关。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年龄、高血压病病史、动脉瘤大小、急性脑积水和镇痛镇静治疗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44,95%CI:1.58~14.23,P= 0.014)、高血压病病史(OR=5.68,95%CI:3.24~19.83,P= 0.026)、动脉瘤大小(OR=8.43,95%CI:2.56~24.46,P=0.03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unt-HessⅣ级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分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通过积极的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急性脑积水、动脉瘤大小、进行镇痛镇静治疗与预后相关,其中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病史、动脉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超早期手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unt-HessⅤ级患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