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使人类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而今天的人类却依然在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休闲作为人类调整自身机体平衡,恢复正常机能的重要手段,其最本质的功能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休闲活动的专业化趋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等社会生活的变化,都影响着今天人类的休闲方式。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进行公共生活的重要平台,服务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其核心内容。战后城市休闲空间的建设受资本市场调节,趋向于利益回报较高的具有娱乐性、竞技性的场所建设。被动式休闲作为重要的休闲方式虽然一直存在,却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功能分区方法在违背了行为多样性的同时忽视了城市公共空间对于被动式休闲行为的支持。城市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聚居地,同样也承担着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作为提高休闲质量的物质载体,当前的城市设计不仅要在中观层面配备更多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休闲空间,在宏观层面,也要求城市的整体环境体现出一定的休闲氛围,休闲性俨然成为现代城市有机体的一个重要属性。本文结合休闲学、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成果,从空间的社会属性出发,研究具有普遍休闲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研究被动式休闲的行为特征;二,研究支持被动式休闲行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特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被动式休闲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提出被动式休闲的行为特性,分析被动式休闲和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在分析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之后提出存在的问题。第二章讨论休闲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城市公共生活的转变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分配以及休闲活动的行为心理,提出被动式休闲是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休闲方式,并将其分为观望、交往、游憩、视听、冥想五类基础行为。第三章以被动式休闲行为为研究视角,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所具有的休闲意义以及担负着的主要的休闲功能。具体阐述城市公共空间中能够激发被动式休闲行为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第四章综合前两章对于被动式休闲行为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提出基于被动式休闲行为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分别为空间区域的渗透性原则、空间结构的适应性原则、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原则和空间信息的易读性原则。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针对五种被动式休闲行为提出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空间设计手法。在文章结束部分展望基于被动式休闲行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前景以及提出其存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