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普作为宋元之际的理学诗人,集遗民、理学家、诗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陈普一生著述丰富,存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其中载有诗歌七百余首,陈普的诗歌带有鲜明的理学特色,艺术水平不高,研究者多关注他的理学思想,对其诗歌的关注较少。对陈普诗歌的研究,重在结合他的理学身份和宋元之际的时代背景,以陈普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考察其诗歌的内容与特点,并透过诗歌再来体察陈普的精神世界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又因为陈普诗中理学诗数量众多,所以要尽量客观的对这些诗歌进行评价,不仅要发现其诗歌的闪光点,同时也要看到陈普诗中的不足之处,综合考量其诗歌的价值。第一章是对陈普本人的考察,陈普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是影响他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对陈普生平、思想的考察是深入了解他诗歌的基础。陈普生平资料不多,且有文献中称其为陈尚德,故有学者将陈普与陈尚德视为二人,本文首先论争的就是这一问题,以便更好地考察陈普的里籍、字号和著述等问题。其次,考察陈普的人生经历,重点把握他学习和讲授理学的历程以及宋朝的灭亡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变化。本章的最后是对陈普思想的探究,先梳理他对理学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重点研究在理学视域之下的诗学思想,分析陈普的诗歌创作主张。第二章分题材来研究陈普的诗歌内容,将其诗歌分为解经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题材。解经诗是理学诗人常用的诗歌题材,理学家常用来表现理学道义,陈普的解经诗以解释四书内容、表现理学思想为主。咏史诗是陈普诗中数量最多、价值最大的一部分,歌咏了从上古到宋代数百名历史人物,并在其中渗透理学的价值判断。咏物诗也是陈普诗中较有特点的一部分,常以“以理观物”的视角来审视外物。此外,陈普还有一些山水诗、节序诗等其他题材的诗歌。在不同的诗歌题材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理学因素的渗透。第三章分析陈普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世界。首先考察诗歌对他个人精神世界的影响,结合他的遗民经历和理学家的身份,分析他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归隐之情、研理授徒的生活经历以及离乱之际的个人情怀等内容。其次,再由个人情感扩大到友情层面,考察陈普的交游生活,分析与友人之间的诗歌往来,探究这些交游唱和之作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后,再将陈普诗歌的精神世界扩大到家国情感的层面上,历经了国破家亡的家国巨变,陈普常常在诗中抒发亡国的悲慨,总结宋朝灭亡的原因,表达对奸臣贼子的痛恨。另一方面,经历了社会的底层生活后,也看到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这些在他的诗中也有表现。第四章是对陈普诗歌风格特质的考察,分析陈普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理学精神、鲜明的地域特色、平淡质朴的艺术表现、“宗唐得古”的创作追求以及诗中自注的使用等特点。陈普的诗歌在成就上并不突出,多为言理之作,虽然艺术性不高,但其中散发着理学精神的光辉。除言理之作外,陈普其他的诗歌,也有一些的特色,风格多样,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对陈普诗歌的研究对丰富宋元之际诗歌和理学诗的研究也都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