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重大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北京市将有超过二十万名的大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这将对每年创造有限工作岗位的北京市形成巨大压力。如何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其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责任。但相较于某些发达国家,北京市的就业服务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就业服务理论,尚未构建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就业及人生发展中该起到的积极作用。笔者旨在对北京市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尝试性的思考,希望以此来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笔者查阅了大量与大学生就业服务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实情出发,深入了解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并剖析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第三部分,笔者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上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文章第四部分,笔者对部分北京市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访谈调查,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北京市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文章的第五部分,笔者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服务需求现状及就业服务需求满足程度进行了调查,进而从多个侧面深入剖析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服务需求与现状存在差距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在文章的第六部分构建了一个包括政府、高校、社会中介、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并设计了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评价模型。该就业服务体系坚持以大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遵循系统性、专业化、层次化、长远性和个性化的原则,内部各元素紧密联系,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在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下,高校、用人单位、社会中介密切联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整体优化,并最终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人生价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