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某种程度上,同声传译(同传)的研究没有得到重视,原因在于理论发展的相对落后,无法实现同传的突破性研究。另外,用于实验中数据分析的电子设备的开发比较缓慢。与翻译研究的悠长历史相比,同传的学术研究相对有限。同传具有言语交际的明显特征,因而和其他形式的翻译所遵循的规则截然不同。鉴于同传的独特本质,研究者应当找出一套独立的适用同传研究的理论。可以说,同传研究中最重要的是为言语文本的传意发展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作为交际行为的同声传译可以由斯铂佰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解释,这是个有关交际和人类认知的理论。此理论以认知语用学为基础,格特首次将其运用到翻译研究。同传是一种交际行为,即发言人的主要目的是把她的观念和想法表达出来,为了让听者产生反馈,并改变他们对世界的假设。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关联理论可以阐明同声传译。本文探讨了同传中的预测策略,并提出了能够阐述预测准则的理论框架,以期更好地审视预测,开发一些更有成效的培训方法。作为一次解释性的研究,论文的目的旨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研究预测,并且借鉴关联原则确定预测实现的不同方法。论文首先概述了一些著名理论家和口译专家对预测策略的研究,阐述了他们对于同传预测的贡献和研究的不足之处。论文详尽分析了预测策略的本质,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基础。论文还综合描述了关联理论和它给其他语言学研究领域诸如同传研究带来的重要意义。译员凭借对于说话人和自己都显映的内容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到的信息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和话语信息(新信息),成功实现预测。由于明示推理过程的存在,我们相信同传中预测的可实现性。最后,论文基于预测本质提出关联理论对于同传预测的实际应用,并以关联理论为框架,系统地分析了同传预测的各种类别后,提出在同传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和言外知识改进词汇和逻辑推测,加强训练的真实性,接触各领域的知识,以期实现有效的言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