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滨中华街的语言景观研究 ——以店名招牌为中心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滨中华街是日本三大中华街之一,中国风的商店照牌也数目众多。在横滨中华街的商店招牌上,人们可以看到日语、中文、英语等。商店招牌是具有商业性质的标识,在构筑具有地区特色语言景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语言景观的角度考察横滨中华街店名招牌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因此,本研究以横滨中华街为研究对象,基于SPEAKING模型进行实态分析,考察横滨中华街店名招牌的语言景观特征,以及横滨中华街店名招牌上日文和中文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得出如下结论。一、横滨中华街店名招牌的语言景观特征(1)从语言、文字、店名构造等视角看,在横滨中华街的语言景观中日文和中文具有相同的重要性,是该地区的主要语言。另一方面,受到颜色、图案等非语言要素的影响,中文具有更明显的可视性和凸显性。(2)横滨中华街的语言景观主要反映了日本游客和店主重视日语的语言景观意识。日本游客和中国游客和对于语言景观的语言文字表现出不同的选择倾向。通过两者的选择倾向可以看出,店铺信息的传达主要依赖日语。另一方面,横滨中华街的店主认为日语处于重要的地位,表现出为日本游客选择文字表记的意识。这是因为日语既可以满足店主日常生活的语言需求,也可以满足接待日本游客的语言需求。二、日文和中文的功能横滨中华街店名招牌的日文和中文发挥了不同的功能特征。日文传达具体的信息,具有直接信息功能;同时,日语作为中华街的日常用语,具有较高的语言权势,发挥了交际性象征功能。中文传达“中国”“中华”的印象和氛围,体现了间接信息功能;同时,中文表现了华裔自我认同、中华街的街区文化等,体现文化性象征功能。
其他文献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对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交往关系。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引发了“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令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互联网+”时代的小学师生关系问题。“互联网+”时代小学师生间互动的交互性增强,师生交往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交往的内容日渐丰富,这些使得小学师生关系在悄然发生变化。而民主型师生关系能够较好地契合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小学发展民主型师生关系
本文着眼于当今中国企业与员工自身发展这一热点问题,探讨了当今新入职青年员工的职业适应问题,并在需求理论地指导下,研究分析新入职青年员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及企业环境等因素是否会影响新入职青年员工的职业适应情况,依据前期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对新入职青年员工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作出相关需求评估,并以此作为小组工作介入的需求分析背景和前提条件。考虑到新入职青年员工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特点,本文从生态
长租公寓是住房租赁市场中的新兴业态,近年来凭借产品选择多样、增值服务丰富和居住体验优良等优势获得了消费者认可,同时被认为可对我国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原则等起到一定作用。因其经营模式具有初始投资大、后续收回投资慢等特点,普遍具有较大融资需求。实践中,长租公寓大量使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同时为了适应其经营特点,在产品结构等要素上也有所创新,可能会给产品投资者带来新的风险,而目前相
随着软式棒垒球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使得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的学校数目、学生人数逐渐增大,其在青少年中的运动价值也逐渐的体现,但运动损伤这一问题也随之而来,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针对青少年在软式棒垒球运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面对日益壮大的青少年软式棒垒球队伍,这些问题亟待我们的探讨与研究。本文拟通过对郑州市郑东新区软式棒垒球实验基地的各校软式棒垒球队员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探索青
雕塑是一门空间艺术,本文尝试通过四个章节,循序渐进地进入和展开对“界限空间”的探讨。第一章节对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空间意识到当代雕塑的大空间意识的演变过程进行归纳和梳理,并界定“界限空间”的含义;第二章节分别从空间、时间、心理三个维度对“界限”空间进行相对深入的探讨,并提取出三对关键词:“围合”和“路径”;“切割”和“节点”;“崇高”和“净化”;第三章从三个维度对个人的艺术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第四章
湘西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奇特,集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之大统。随着生活条件进一步地改善,如今的湘西苗寨更是一块处处载歌载舞,遍地鼓声震天的乐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湘西的神秘和美景所沉醉,创作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优秀作品,湘西也因之闻名中外,更令人神往。本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湘西苗族后裔,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深切地感情,我深深地热爱着家乡的父老
在国际交流中,中国外交汉英口译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但中英国家的语言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却给口译人员带来了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播方面的挑战。本文试图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以2015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交传语料为研究对象,探讨外交汉英口译的生态环境,并分别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出发,着重讨论外交汉英口译的策略。研究指出,译员在外交汉英口译的整个过程中,起初要做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发展,“汉语热”也不断升温,进而促进了汉语传播的速度。马来西亚华语一直保持紧随中国汉语发展脚步,共同成长。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多元化的社会是当地华语发展和转变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华文小学(华小)出现的“教育合流”现象逐渐凸显。这种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共同在同一班级上课的现象给原本属于母语教学的华小带来了全新的冲击。文中探
语言规划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引发了众多学者的持续关注。根据著名的语言规划学家斯波斯基,语言实践是语言规划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对各个层面的语言规划起促进作用。近年来,语言规划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过去的研究大都围绕宏观语言规划展开,较少关注微观领域,尤其是对高校语言规划的研究,仍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证探究。因此,本文为了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选择沿线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展开研究。吉尔
本文基于对南京市M街道X社区的参与式观察与社区治理实践,考察与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社区治理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社区公共利益消减、共同兴趣爱好消逝、宗法社会瓦解、共同心理匮乏、居住方式变化等,以及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精神对传统社区精神的冲击与替代,认为传统社区精神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逐渐消失,现代社会的人们己经难以回归到传统社区形态之中,因而立足社会急剧变迁情形下的现代社区精神重塑显得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