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并研究与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1-2015.7期间住院的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为GIST病历共173例,记录其年龄、性别、入院时临床症状体征、入院检查情况、手术与否及手术方式,肿瘤的大小、部位、核分裂像情况、NIH危险度分级及免疫组化检测情况、术后有否靶向药物治疗及随访情况、生存率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上述因素与预后关系。对173例GIST患者采用电话、书信、联系当地卫生部门等形式进行随访,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因素对GIST患者预后的影响,单因素生存分析予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予Cox回归模型,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88例,女性85例,最小年龄20岁,最年龄83岁,平均年龄53岁。肿瘤原发于消化道各个部位,其中胃部104例(60.1%),小肠44例(25.4%),结直肠8例(4.6%),其他17例(9.8%,包括后腹膜8例,大网膜2例,胰腺2例,子宫及附件3,肾上腺1例,食管1例)。手术治疗173例(R0切除率93.1%),术后经病理免疫组化诊断均确诊为GIST。术后规律服用imatinib92例。所有GIST患者的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8.4%、78.1%、60.6%。经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包膜完整性、手术方式、核分裂像数目、NIH分级是GIST治疗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可见核分裂像>10个/50HPF、姑息手术、未行术后imatini靶向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GIST的预后与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大小、核分裂多少、NIH分级有密切相关性。其中核分裂像>10个/50HPF、姑息手术、未行术后imatini靶向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后规律服用imatini改善了GIST患者的预后,尤其是中、高危GIST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