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中光声相控阵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工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于无损检测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高压高温的工业运行环境和工业结构的复杂化,在常规超声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超声相控阵技术和激光超声技术应运而生,也成为了当前无损检测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本文研究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光声相控阵技术,强度调制的激光在金属表面上激发出光声信号,而如何将多个这样的激光阵元激发的光声信号聚焦在指定位置上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阐述了课题光声相控阵技术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于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进行调研,查阅整理了包括激光超声技术、超声相控阵技术、和激光超声阵列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终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二、阐述了光声效应,以及本文所使用的基于相位共轭的声聚焦的方法理论,对该方法使用COMSOL软件进行了声场仿真,并介绍了本文实现强度调制连续激光的关键器件声光调制器的基本原理。第三、通过Solid Works软件设计了由光纤激光器作为激励源的实验系统,包括机架的设计,激光阵列固定结构的设计,该系统利用声光调制器来对连续激光进行方波调制,大幅度的降低了实验系统的复杂性,最后根据设计完成了实验系统的搭建。第四、基于Xilinx平台设计了十通道的信号发生器作为激光阵列的调制信号源,包括信号发生器的实物设计和数字逻辑设计,最后对实验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声光调制器进行了时间响应测试,并建立了声分布测试系统。第五、开展实验研究,分析不同参数如频率、相差、阵元个数、聚焦点位置等对于光声聚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激光调制频率越高,聚焦点宽度越小,聚焦效果越好;(2)在二维平面上线阵列的聚焦效果要优于面阵列,而其中提高阵列的阵元数量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声聚焦的效果;(3)聚焦点离阵列的距离越远,则聚焦的效果就越弱。本文验证了光声相控阵的声聚焦能力,分析了聚焦的影响因素,为该技术在无损探伤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中,由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近,发射的部分信号会直接泄漏到接收端,而且泄漏能量较高,导致目标回波信号被淹没而无法分辨,使得接收端的阈值灵敏度降低;在单天线系统中,因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共用一根,收发器隔离度较差,所以发射信号泄漏的问题更为严重。为了提高系统的收发效果,消除系统自干扰尤为关键。目前采用的最佳方案是有源射频对消技术。传统的电子学射频对消技术因为受到器件的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产品的设计过程进行控制,且SysML可将所对应的模型实现。多学科分析设计则可在对复杂产品进行分析时,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机载天线作为一种复杂的产品,随着其功能与结构的发展,微小型化、可携带化成为其必要的发展趋势。但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天线的电性能会随其载体的形变与天线自身的变化而改变,且形变与性能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基于此,本论文完成了如下工作:1.提
丛代数是由S. Fomin和A.Zelevinsky引入的,目的是用来研究代数群和量子群典范基的全正性。R. Marsh, M. Reineke和A.Zelevinsky首次揭示了acyclic丛代数和箭图表示理论之间的关系。随后A. Buan, R. Marsh, M. Reineke, I.Reiten和G.Todorov[4]引入了丛范畴的概念,给出了acyclic丛代数的一个范畴化。设Q是
TGFβ家族的信号转导由TGFβ受体ALK4或ALK7介导,在脊椎动物胚胎的中胚层和内胚层诱导以及神经外胚层的前-后轴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母体来源的这些TGFβ信号在胚胎发育的什么时期被激活、如何影响胚胎的发育,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SB-431542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实验表明,它能够特异性地阻断ALK4、ALK5、ALK7介导的TGFβ信号的转导。本研究证明,SB-43
毫米波通信是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在大规模多进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系统中应用波束赋形技术可以改善毫米波通信时严重的路径损耗问题。随着集成光子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光真延时波束赋形系统集成在硅基光电混合芯片上,该类芯片大幅缩小了光真延时波束赋形系统的体积,有助于使5G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小型化。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将集成光波导技术与光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地面试验分为自由射流试验和直连式试验。自由射流试验的发动机模型包含进气道,风洞喷管出口的均匀气流在进气道内受到复杂激波结构的影响,在进气道出口即隔离段入口变为了非均匀流。直连式试验没有进气道,风洞喷管直接与隔离段相连,进入隔离段的气流为均匀流。因此,直连式试验结果与更与实际接近的自由射流试验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减小差异,发挥直连式试验消耗小、操作简单的优点,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畸变装置
随着机械结构功能要求愈趋复杂,工程部件难以避免地包含不同类型的缺口和几何不连续部位(如凹槽、孔、切口等),并且往往表现出复杂的应力/应变状态,而工程结构疲劳失效通常源自出现应力集中的缺口部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准确分析缺口的影响是进行含缺口结构疲劳强度分析与完整性评估的关键。此外,由于全尺寸试验成本与试验条件的限制,通常是基于小尺寸试样开展疲劳试验。而结构疲劳强度与结构尺寸息息相关,因此,合理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端设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电子器件,对温度变化越来越敏感。例如雷达TR组件这样的设备,对最高温和温差都有要求。基于微通道的流道设计已经能满足其温度上限的需求,但器件间的温度差异过大依旧会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因此,均温优先的设计需求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在菱形雪花构型研究的基础上,依照单元化流道的设计思想,提出了等温度和变尺寸两种优化方向。在等温度方向,设计了一种底部供水的三
激光雕刻技术是改善电连接器件电阻性的一种最常用且高效的方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该技术在手机外壳的导电位表面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电阻稳定性是手机正常接收信号能力的关键,因此一种简单有效的表面电阻稳定性检测方法在工业检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人工选取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神经网络将特征选择嵌入到隐藏层中,通过监督学习自动搜索最具表达能力的特征,分类性能较好,但需要大量数据集,并且神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对高速列车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速列车传动系统的关键机械部件,轴箱轴承的可靠性对高速列车的传动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轴箱轴承结构复杂,运行过程中承受复杂载荷冲击,建立高精度的轴箱轴承疲劳寿命评估和预测模型是提高其可靠性的关键技术。本文以高铁轴箱轴承—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考虑制造、运行工况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疲劳寿命和可靠性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