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接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随访研究,观察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及发生率,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有关因素对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脊柱科接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我院电子病例系统中进行病例查询及筛选。查阅患者住院病历,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115例,在HIS系统收集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后采用门诊复查或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跟踪随访,在随访的同时通过HIS系统收集患者术后影像学资料、记录复查时的门诊病例。对最终纳入本临床研究的患者的术前、术后腰椎X线片(部分CT或MRI)测量评估,记录与邻近节段退变影像学表现相符合的临床症状。最后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随访患者的年龄、性别、骨质疏松、术前已存在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术中融合范围、“悬浮固定”(融合术中未固定至骶椎及胸椎的固定方法)六个因素对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影响。结果: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共102例,随访时间为18-38(平均23.5个月),其中27例(26.5%)患者发生了邻近节段退变,其中包括23例单纯邻近节段退变影像学退变,4例出现与邻近节段影像学表现相符的临床症状。27例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的头侧邻近节段均出现退变,其中包括2例头侧与尾侧邻近节段均退变的患者。通过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融合节段多少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存在相关性,行多节段融合术(节段数≥2)的患者邻近节段退变发病率明显高于单节段(P<0.05);术前邻近节段已存在的椎间盘退变的患者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较术前未出现退变者高(P<0.05);而性别、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已存在的退变是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术前已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患者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几率是术前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的2.134倍。术中融合节段为多节段患者亦为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节段融合的患者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几率为单节段的1.303倍。结论:(1)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质疏松情况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并不是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2)患者术前已存在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而且其危险程度要高于多节段融合者。因此全面评估术前预融合区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预防是有必要的;(3)若患者术中行多节段融合其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较行单节段融合者大,术中尽量避免多节段的融合以降低术后发生邻近节段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