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的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是否能够高效地对新知识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分析和应用等。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提升信息素养的途径。但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仍然遵循着“讲—演—练”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固化,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机械式的教学。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有效的解决策略是针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师生关系融洽、并且呈现出生态化的特点。本研究是以生态化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实然的信息技术课堂,把教育生态的一些基本理论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目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非生态现象,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最终建立一个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系统。研究表明:实然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教师的消极信念强,不利于教学。2、通常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较低。3、由于课程内容多但课时有限,造成师生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4、信息技术课堂的班级规模大,不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系统的构建以及发现实然课堂里存在的四大问题,从而提出了构建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系统的四大策略维度:1、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构建策略主要有在培训中要更加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教学信念层面;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避免教育技术万能论;建立实时的教学反馈体系。2、学生方面的构建策略主要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增加小组交互活动时长;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3、教学环境方面的构建策略主要有创造和谐、生态的物理环境;创造开放的网络化环境。4、教材内容方面的构建策略主要有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教材,恰当地传递信息文化;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研究以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和总结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为建立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系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能够全面地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