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辅助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Meta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神经及相应皮肤节段感染所致,急性期带状疱疹往往伴随着疼痛的发生,并且一部分患者在皮疹结痂褪愈后仍然存在中到重度疼痛,可进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根据欧洲(S2k)共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出疹后90天以上,即出疹后3个月以上。其持续时间短则持续数月,长则多达数年甚至持续终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并且造成了患者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临床工作中针对PHN治疗往往不尽人意,因此相关研究指出应致力于干预急性期HZ,以预防PHN发生,从而提高整体HZ治愈率,并能减少患者长期痛苦及经济负担。针对抗病毒药物及类固醇激素预防PHN已有研究证实,而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在抗病毒药物及三阶梯镇痛处理效果不佳时,会给予患者口服抗癫痫药及其它微创介入治疗,目前已经有相关研究报道各种辅助治疗干预对PHN发生率的影响,但其结果各异,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及有力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因此本Meta分析对早期辅助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预防效果进行了系统地评价,以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预防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检索未进行语言类别限制。检索抗癫痫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各种微创介入治疗干预早期带状疱疹患者(出疹后30天内)的随机对照研究。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统计分析。应用Rev Man5.3及stata 14.0软件对出疹后3个月PHN发生率、出疹后6、12个月PHN发生率、出疹后1个月带状疱疹相关痛ZAP(Zoster associated pain)、疼痛持续时间(Duration of pain)及皮损愈合时间(Duration of eruption)进行统计分析,PHN发生率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CI表示。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出疹后3个月(RR=0.45 95%可信区间[0.33,0.60])与对照组相比,PHN发生率显著降低;出疹后6个月(RR=0.32,95%可信区间为[0.21,0.49])与对照组相比,PHN发生率显著降低;出疹后12个月(RR=0.17,95%可信区间为[0.10,0.28])与对照组相比,PHN发生率显著降低;针对出疹后1个月ZAP,与对照组相比各研究均可减轻带状疱疹相关疼痛,Stepanovi等人研究提示早期经皮神经电刺激干预对ZAP减轻效果不显著(RR=0.97 95%可信区间为[0.69,1.36]);4篇研究中报道了疼痛持续时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17.25[-23.6,-10.75],P<0.00001),结果显示三种辅助治疗措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椎旁神经节阻滞及皮内注射)均显著减少疼痛持续时间;4篇研究报道了皮损愈合时间,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8.1[-13.76,-2.45],P=0.005),结果显示三种辅助干预措施(经皮神经电刺激、椎旁神经阻滞及皮内注射)可有效减少皮损愈合时间。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PHN发生率,但在长期预防效果上缺乏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早期辅助治疗可改善出疹后1个月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促进皮损愈合,Meta分析支持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早期联合辅助治疗。
其他文献
阿立哌唑(ARIPIPRAZOLE)是一种5-羟色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高渗透性、低溶解性。阿立哌唑于2002年上市,截至目前,国内外上市的阿立哌唑制剂有片剂、口崩片、胶囊剂、溶液剂、长效肌肉注射剂等。基于口腔速溶膜的溶出速度快、起效时间短,与液体制剂的起效时间相近的特点,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阿立哌唑口腔速溶膜,筛选优质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建立可靠的质量
目的: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治疗,且与普通蒽环类药物相比具有疗效确切、心脏毒性小、半衰期长等特点。但其手足综合征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大大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羟苯磺酸钙对于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诱导的手足综合征防治的实验病理机制。方法:1.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7mg/kg尾静脉注射诱导的手足综合征SD大鼠模型的建立。2.将10只注射聚乙二醇化脂
目的: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是应用聚乙二醇化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患者一种常见的特征性皮肤化疗毒性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更换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实验旨在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Calcium dobesilate,Ca D)防治聚乙二醇化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
目的:分析和探讨电烧伤并发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为电烧伤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间救治的92例电烧伤住院患者,排除经个人原因未经治疗自动出院患者。根据临床病例采集病史获取患者的社会资料及入院情况,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电烧伤类型、电烧伤面积5个方面联合分析讨论,总结治疗经验,得出相应结论。结果:1、本组92例患者中,伴有
第一部分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HBLF)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法:纳入194例ACHBLF患者,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并计算联合评分,多
第一部分脑干白质FLAIR高信号对评估前循环AIS预后的初步研究目的:既往研究已证明幕上脑白质FLAIR高信号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预后有关,但尚未明确脑干白质FLAIR高信号(BWMH)的影响。本研究探讨BWMH在前循环AIS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1-2020.9前循环AIS临床及常规MR检查资料。AIS诊断依据为前循环区域DWI高信号病变、伴急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以90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影响溶栓再通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40名患者,根据溶栓效果分为两组:再通组和未通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
目的:对1例临床拟诊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1,NF1)、斑秃(alopecia areata,AA)、白癜风(vitiligo)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望发现新的突变,从而丰富中国人群NF1基因突变谱;观察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NF1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间的关系;为临床的精准治疗及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就诊于我科门诊1
目的:利用野生型、单纯型及综合征型突变EDA1(Ectodysplasin-A1)质粒转染小鼠成釉细胞系LS8,研究先天缺牙EDA1突变对小鼠成釉细胞系LS8的凋亡、迁移、黏附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突变EDA1导致先天缺牙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利用野生型EDA1-WT、单纯型EDA1-A259E、EDA1-S374R、综合征型EDA1-H252L质粒转染LS8细胞,共分六组,
目的:探讨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为临床高龄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55例80岁及以上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整理性别、教育水平、烧伤季节及地域、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烧伤严重程度、基础疾病、院前急救措施、伤后入院时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