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CTV衍生物是芳环化合物,也是重要的超分子主体。本章主要介绍了CTV衍生物的结构,以及CTV简单衍生物、CTV复杂衍生物和含杂原子CTV衍生物的合成,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CTV简单衍生物、CTV复杂衍生物的识别作用研究动态。第二章以香草醛、香草醇为原料,分别与烯丙基溴、溴代正丙烷经取代、还原、成笼三步反应,得到2,7,12-三烯丙基-3,8,13-三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CTV烯丙基衍生物)、2,7,12-三丙氧基-3,8,13-三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CTV丙基衍生物)。同时,在合成2,7,12-三乙氧基-3,8,13-三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乙基CTV)的基础上在无水三氯化作用下经脱烷基化得到2,7,12-三羟基-3,8,13-三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CTV羟基衍生物),该衍生物与溴代十六烷经取代反应得到2,7,12-三十六烷基-3,8,13-三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CTV十六烷基衍生物)。探讨了CTV衍生物的反应机理,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对这些CTV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紫外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除CTV羟基衍生物外,由于受刚性结构的限制,其它CTV衍生物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峰位置和荧光发射峰位置没有明显变化。第三章以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为研究手段,考察了CTV烯丙基衍生物、CTV丙基衍生物和CTV十六烷基衍生物对C60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这三种衍生物对C60包结强弱的大小顺序为CTV烯丙基衍生物>CTV丙基衍生物>CTV十六烷基衍生物,其中CTV烯丙基衍生物对C60的包结作用最强,而CTV十六烷基衍生并不能与C60形成包结化合物,这可能是由于CTV烯丙基衍生物末端双键上p电子能够与C60分子形成共轭,加强了主体分子空腔对C60固定作用;而CTV十六烷基衍生物由于末端长链的团簇作用,阻止了C60进入到主体分子空腔内。第四章探讨了CTV衍生物与C60在液态形成包结化合物的机理。结果表明,CTV衍生物能够与C60在液态形成包结化合物的前提是C60必须首先能够进入到CTV衍生物的空腔中,其次,CTV衍生物CTV构筑单元的富电子性对缺电子客体C60通过电荷转移作用将其固定在CTV衍生物的空腔内。当CTV衍生物末端还有未成键电子对时进一步加强了主体对客体的包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