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母语者动感性运动动词加工的具身认知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感知运动系统参与语言加工。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发现,动词作为人类语言中与感知-运动系统联系最为密切的词汇类型,其加工会受到身体经验的影响。来自语言病理学的研究证据也表明,运动疾病相关患者往往表现出动作语义加工选择性缺陷。纵观汉语动词方面的研究,关于汉语动词语义加工机制的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动词的分类、动词的搭配、动词的语法功能等方面,汉语动词的加工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揭示。本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出发,通过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现代汉语动感性运动动词在无启动和句子语境条件下加工的具身效应。具体研究问题为:(1)运动动词动感性差异对汉语母语者的运动动词加工是否有影响?(2)运动动词动感性差异是否对其所在句子的加工有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运动动词类型(强动感性运动动词、中动感性运动动词、弱动感性运动动词),因变量为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选取四川外国语大学37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被试。本文列举了11项语义参数作为划分运动动词动感性的标准。它们分别是速度、强度、可持续程度、主观程度、方向性、情感包含程度、涉及身体部位程度、运动长度、目标性、动作幅度及运动方式。我们最终选取一百五十个汉语运动动词,并对其进行动感性分类。我们把参数达到八个以上(含八个)的归为强动感性运动动词。三个以下(含三个)的归为弱动感性运动动词,参数数量在四到七个的为中动感性运动动词。实验任务均为词汇真假判断任务。实验记录被试判断目标词真假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数据。本研究实验程序采用E-Prime软件编程,实验在四川外国院大学“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通过对反应时的数据处理显示:被试加工强动感性运动动词和弱动感性运动动词有显著差异(t=-3.532,p=.001<0.05),加工中动感性运动动词和弱动感性运动动词有显著差异(t=-3.419,p=.002<0.05),而加工强动感性运动动词和中动感性运动动词没有差异(t=-1.410,p=.167>0.05)。可见,运动动词动感性强弱对汉语运动动词的加工有影响,动感性越强,加工越快。这表明,汉语母语者加工动感性运动动词时存在具身语义效应。实验二通过对反应时的数据处理显示:语境条件下,被试加工强动感性运动动词和弱动感性运动动词时有显著差异(t=-3.433,p=.002<0.05),加工中动感性运动动词和弱动感性运动动词时有显著差异(t=-3.425,p=.002<0.05),而加工强动感性运动动词和中动感性运动动词时没有差异(t=-1.595,p=.120>0.05)。语境条件对动感性运动动词的加工具有整体的促进作用,且动词的动感性越强,其加工越快。进一步证明汉语母语者加工动感性运动动词时存在具身语义效应。综上所述,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动感性运动动词时存在具身语义效应。
其他文献
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隐喻,但是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使用语言的隐喻性。在众多隐喻之中,动物隐喻的存在最普遍,使用次数也最多。自然界的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友好、邻居和亲密朋友,也是人类最熟悉的生命体。无论是它们的形象还是生活习惯,都与人类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无一不充斥着动物的形象与特征。在隐喻思维的作用下,人们将动物与自身联系在一起来,表达某种抽象意义。所以,语言中使用
安·比托夫的长篇小说《普希金之家》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之一,也是比托夫“彼得堡书写”的经典之作。本论文将以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为视角,从“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彼得堡文本”、“《普希金之家》中的彼得堡文本符号系统”以及”比托夫的‘彼得堡书写’”三个方面来探究《普希金之家》,力求全面系统地分析比托夫的“彼得堡书写”的内涵,阐述其“彼得堡书写”的特点和对经典彼得堡文本的继承与发展,总结其对构建当代彼得堡
本篇翻译报告原文选自美国前海军陆战队成员大卫?戈金斯的自传作品《什么也伤害不了我》第一章内容。该书讲述了戈金斯从小生活在一个家暴环境,后来跟随母亲摆脱父亲的控制,并且通过努力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后继续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第一章恰好介绍了戈金斯的原生家庭环境,故事十分感人。这篇翻译报告一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了翻译项目的背景、意义和结构;第二章对原文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作者、文本内容和语言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选自贾斯汀·惠特梅尔·厄利(Justin Whitmel Earley)所著的《习惯养成:注意力分散时代如何养成设定目标的习惯》(The Common Rule:Habits of Purpose for an Age of Distraction)第二章,该章节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介绍了应对压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助于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培养新习惯,寻回生活幸福感。原文属于社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彷徨》是鲁迅先生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管时期(1924年—1925年)的短篇小说集,该小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的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先生在这一时期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复杂心境。本文试图从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对整部小说内涵深厚的词、句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力求对小说有
大卫·鲍伊是七十年代华丽摇滚的开创者,他以多变的形象和音乐风格著称。在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交汇期,他以雌雄同体的身份引领了性别模糊的潮流。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急剧变化。六十年代初在美国由青年掀起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也席卷英国,此时的英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仍然处于二战的阴霾之下,对于突如其来的美国新兴文化,英国作为一个更加保守传统的国家受到了极大影响,新文化的涌入带来了身份认同危
优素福·伊德里斯是现当代埃及和阿拉伯文坛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罪孽》作为伊德里斯现实主义巅峰代表作,被阿拉伯作家协会选为二十世纪一百零五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之一,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曾在短期内再版多次,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罪孽》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小说内容、现实主义思想的研究,尚未有其语言风格的研究。本文运用语言风格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仔细阅读小说文本,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我国著名作家丁玲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学者们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叙事模式和人物塑造上,对该作品英译的研究十分稀少。社会符号学是一门将社会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符号在社会文化和社会语境中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层面上的考察。翻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社会符号学与翻译相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进行翻译研究。作为描绘土改时期的文学作品,《太
所谓外貌描写,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神态等进行描写。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恰到好处的外貌描写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喜好、生活态度、心理状况等,使人物形象生动形象,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如见其人。那么,如何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呢?对此,笔者推荐以下两种方法。
期刊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感知觉运动系统在语言加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感知觉运动系统受损会影响被试在语言加工,特别是动词加工时的表现。当人在感知周遭环境时,一个必要的中心环节便是提取动允性。动允性是指环境赋予能够感知并运用它的人实施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国外的一些研究显示,当被试看到一个可操作物体时,会自动激活能够对该物体实施的运动动作,即动允性。但是另一部分研究表明这种动允性的激活并非是自动的,而是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