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环境下的拉索与检测机器人耦合动力学分析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ecom_god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索检测机器人是一种高空作业特种机器人,用来代替检测人员进行斜拉桥拉索表面损伤或内部断丝的检测,降低人工检测风险和成本,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随着斜拉桥建设的跨度越来越大,这种高柔性、超长度的拉索受高空风载和地面移动车辆等因素的作用下容易产生不同形式的振动。本文通过室内振动实验发现,拉索振动在超过一定频率和振幅下,会造成机器人爬升时出现打滑现象,最终影响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对于高空检测机器人,如何降低振动对机器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弹簧-磁流变阻尼耦合力加载机构以提高机器人攀爬稳定性,该机构可以应用在以弹簧提供夹紧力的拉索检测机器人或其他绳索攀爬机器人中。文中设计的剪切式磁流变阻尼器,可以使机器人在通过障碍物时产生较小阻尼力的输出,使弹簧快速产生形变通过障碍。文中利用ANSYS软件对阻尼器内部磁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电流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利用Sigmoid模型建立阻尼器的力学模型,结合磁流变液的屈服强度得到阻尼器的力学性能,通过振动响应分析本文所设计阻尼器的有效性。为了研究拉索振动对拉索检测机器人爬升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拉索和检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设置辅助坐标系建立机器人和拉索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关系。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风载荷作用下拉索振动对机器人作业的影响,以及本文设计的弹簧-磁流变阻尼耦合力加载机构在不同风速、刚度和阻尼条件下的抑振效果。本文搭建弹簧-磁流变阻尼耦合力加载机构测试平台,测试所设计机构的力学性能。模拟斜拉索环境搭建了拉索振动实验平台,对拉索振动情况下检测机器人的爬升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拉索的振幅对机器人爬升稳定性影响较小,而振动频率对机器人爬升的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很多之前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比如:机器人编队跳舞、无人机编队表演等。这些都是依托着网络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问题。多智能体系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小到日常接触到的无人机表演,大到卫星编队进行的深空探索。多智能体系统中任一子系统如若发生故障,通过网络的传播,整个系统或将面临巨大的伤害。因此本文以多智能体系统容错编队
鲜花饼作为云南传统的特色美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标签之一,是地域文化的符号和城市名片的代表。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建设旅游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鲜花饼产业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已逐渐成为云南省旅游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发展空间巨大。随着旅游业发展和大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市场需求与受众消费观念在不断发生改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于
学位
2020年12月16日至17日,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在沧州调研并主持召开部分市政协主席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五中全会精神,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上更进一步、更深一层,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努力让新时代政协工作更有质量、更有成效。
期刊
多机器人系统因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下高效率、高灵活性地完成任务,成为了当今机器人研究的热门方向。RoboCup标准平台组是典型的多机器人系统,机器人需要面对复杂、实时的动态环境,并在通信条件的限制下完成任务。本文以RoboCup标准平台组为背景,NAO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动态环境下机器人路径规划、多机器人系统任务分解及权重分析、多机器人系统任务分配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动态环
《雅尼雅嘎赞嘎》是哈尼族阿卡人的创世史诗,史诗生动描绘了雅尼人(哈尼族阿卡人源自古代的自称)从诺玛阿美(阿卡人祖先所在地大河源头)开始然后经过多次迁徙到达加滇(今昆明),继而迁徙至浓朗(今勐海县格朗和乡)的故事,是一部包含阿卡人丰富的文化内容的迁徙之歌。格朗和乡水河新寨是目前西双版纳地区所有的哈尼村寨中唯一一个还在传唱史诗的村寨,在哈尼族传统的仪式节日中,例如嘎汤帕、耶苦扎、红秀红米节依然保留着传
学位
西双版纳傣族园(以下简称傣族园)是国家4A级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型景区。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人类并不希望秉持一种简单的思维或标准,而是希望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传统手工技艺式微,甚至消失。如何呈现文化载体?如何以文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逝去的载体?脱离了载体,文化何以呈现?空间概念的嵌入,使地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视角交叉至艺术学的研究成为可能。文化空间视域下的傣族园传统手工艺研
傣族人民生活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大自然为其提供了优越的劳作生息场所,同时也赋予傣家人丰富的“仿生”灵感,仿生理念与傣族舞蹈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傣家人将生态的自然之美渗透在舞蹈之中,通过对动物的模仿,并对其注入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表达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体现傣家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命情怀。本文以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鹭鸶舞”“鱼舞”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