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反拨作用实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789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7月教育部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基础上对英语四级考试(CET4)进行了改革。新CET4在题型,题量,评分系统上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译)的测试。时至今日此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四年,有必要对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学习中的反拨作用进行调查研究。  此次研究数据收集工具有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根据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式。对天津市内五所大学的242名学生和35名老师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资料,作者分析了产生正面和负面反拨作用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减少负面反拨作用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新四级考试对英语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反拨作用。负面反拨作用为:新四级考试的社会权重仍然较大,学生普遍对四级考试有焦虑感;其备考过程仍然采用应试方法为主,备考内容和考试体验不能完全与教学目标和方法相一致;翻译题目的低比例和口语考试不能在大多数考生中开展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翻译技能和口语的学习。正面反拨作用为:新四级考试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技能学习的重视,特别是促进了听力技巧的学习和训练;题目的多样化,促进了教师由应试性课堂向技能学习型课堂的转变;随着新四级考试不再与学位授予挂钩,教师的教学自主性逐步增强。  本论文的结论是: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课堂教学和学习既有正面反拨作用,也有负面反拨作用,总体来说正面反拨作用多于负面反拨作用。
其他文献
科技进步使人们的交际模态发生变化,用多种符号表达意义创建信息进行沟通。多模态又称多符号,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图片,图表,空间及其它用于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体现人物形象的多样
李立杨(Li-Young Lee)是当代在美国非常受人关注和欢迎的华裔诗人,他用英语写作,作品进入美国诗坛,被收录在许多美国诗选里。他的曾外祖父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袁世凯,父亲李
互文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属性,它能够帮助作者呈现他人的研究课题、方法、结果等内容,并且在此过程中借助其他研究者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以及研
学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出现的概念隐喻理论,是由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的新理论。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并在认知语言学界引
根据Nios Ⅱ处理器的Avalon总线规范,设计了一款面向步进电机的控制器IP核。该定制IP核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功能符合Avalon总线的读写传输时序,具有完备的步进电机驱
文学翻译是翻译的重头戏。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媒介,不只是简单的归化处理和文化替代,它的翻译和其他翻译有着不同,其本质是文学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提倡文化多元
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旅游翻译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考察浙江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英译状况,并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