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网络药理学-药物共同作用成分靶点的分析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究清润颗粒的药理作用;分析探究中药颗粒剂清润颗粒的饮片最佳提取工艺、清润颗粒生粉最佳赋型工艺;对清润颗粒止咳、化痰、抗炎、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作用进行药效学验证,为临床研究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实验数据库,探索清润颗粒主要药物成分药分子水平药效学作用机制。2.采用正交设计,基于君臣佐使的传统组方原则与现代药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网络药理学-药物共同作用成分靶点的分析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究清润颗粒的药理作用;分析探究中药颗粒剂清润颗粒的饮片最佳提取工艺、清润颗粒生粉最佳赋型工艺;对清润颗粒止咳、化痰、抗炎、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作用进行药效学验证,为临床研究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实验数据库,探索清润颗粒主要药物成分药分子水平药效学作用机制。2.采用正交设计,基于君臣佐使的传统组方原则与现代药理学研究内容对蜜百部,苦杏仁,北沙参,浙贝母,桑叶,甘草等主要药物药理学成分进行加热冷凝回流提取,蒸发浓缩后干燥制成干膏,对干膏研磨粉碎,过80目药典筛成粉备用,对四种主要成分对叶百部碱、苦杏仁苷、甘草酸铵进行HPLC高效液相成分分析,依据成分分析结果和得膏率进行AHP层次分析加权评分计算优化最佳提取工艺。3.在最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依据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颗粒剂的赋型工艺指导原则与要求进行清润颗粒生粉的赋型工艺研究,研究生药与糊精的比例为1:1、1:2、1:3、1:4的不同药辅比情况下成型率、吸湿率、溶解性的差异,从而得出实验室中清润颗粒的最佳赋型工艺。4.对2最佳提取工艺所得的生粉进行止咳、化痰、抗炎、免疫调节的药效学实验验证,将96只SPF级BABL/c小鼠,4~6周龄,随机分成清润止咳实验组、化痰实验组、抗炎实验组,免疫调节实验组,每组按照给药方式分为清润组、西药组、空白组。止咳实验组采用氨水引咳法诱发在饱和浓氨水玻璃缸内的各组小鼠咳嗽,记录引咳潜伏期与五分钟内咳嗽次数;化痰实验组采用苯酚红排泌法,予小鼠腹腔注射苯酚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剥离完整等长气管置于碳酸氢钠溶液,离心震荡,保证气管中苯酚红完全释放,离心后上清液液备用,以蒸馏水为空白调零,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各组上清液的OD值,另称取一定量苯酚红采用倍比稀释得到等浓度梯度的苯酚红碳酸氢钠标准溶液,测定OD值,以OD值为纵坐标,苯酚红浓度为横坐标建立拟合函数,根据标准曲线方程与上清液OD值计算苯酚红含量,根据小鼠体重计算校正酚红含量,比较化痰率。抗炎实验组采用二甲苯涂抹小鼠左耳耳廓致炎,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相同部位打下6mm圆耳片,称重,计算差值。免疫调节实验组进行血清溶血素试验,SRBC致敏后小鼠后眼眶取血,离心得到血清,对血清中的抗绵羊红细胞抗体进行血凝法定性分析与抗体OD值检测法定量分析。结果:1.网络可视化结果:与清润颗粒药物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的靶点基因为CDRT15L2、PGLYRP-4、STYXL1,CDRT与细胞增殖调控有关,PGLYRPs家族、与STYXL1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过程有关。2.最佳提取工艺:清润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8倍量70%乙醇作为溶解剂加热冷凝回流法3h、3次提取。3.最佳赋形工艺:清润颗粒生粉与糊精比例为1:3,85%乙醇作为粘合剂,湿法制粒。4.药效学实验验证结果:止咳组:清润颗粒有延长小鼠的引咳潜伏期,提高小鼠呼吸道对浓氨水刺激的耐受程度;减少浓氨水刺激后的咳嗽次数,浓氨水刺激后造成的小鼠应激性咳嗽具有时效性,在20s~180s内三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化痰组:各实验组化痰率:清润组=121.995%、西药组=140.497%、空白组=100%,清润颗粒可促进气管内痰液的排出增加化痰率。抗炎组:左右耳片重量差:实验组与空白组比较,左右耳片重量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调节组:血清溶血素试验抗体生成量西药组大于清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润组大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溶血素凝集试验地塞米松组﹥清润颗粒组﹥生理盐水组。结论:1.清润颗粒复方药成分-靶点网络可视化可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释药物作用的内在机制,为药效验证提供思路。2.AHP层次分析加权评分法有利于中药饮片有效成分提取的优化,方便中药药学研究。3.在实验室湿法制粒赋形工艺的探索中,影响成型工艺的因素包括辅料种类,药辅比,粘合剂类型,添加剂的选择,但影响成型的最关键因素为生粉与辅料的比例,对药厂批量生产的赋形工艺探索提供借鉴意义。4.验证了清润颗粒的止咳、化痰、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强弱性,依据止咳作用的实验流程与步骤及分析方法,为验证清润颗粒平喘作用的药效学作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临床特点,为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和临床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住院的心衰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慢性心衰患者共24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心衰分类、NYHA心功能分级、左
目的:研制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生活质量量表,旨在对课题团队前期形成的IPF生活质量评价专用量表作进一步的更新、验证及优化,为临床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疾病症状变化、生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标准与工具。方法:首先设立研究小组,在遵循国际生活质量量表研制原则及团队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组间讨论,明确量表的概念和理论模型框架。接下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既往病例、进行患者及家属访谈、专家依据个人经验提出条
目的:本研究对衰弱前期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和生存质量现状的评估,初步探讨中医体质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内在关联。为老年衰弱前期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老年衰弱的中医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已通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审批号为2019056FS(KT)-034-02。并完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注册。采用横断面方法问卷调查方式。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
目的: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60例UC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治疗大肠湿热型UC的临床疗效,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病房住院治疗,符合大肠湿热型UC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整理6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黏膜病变等级评分、疾病活动度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用药规律,挖掘常用药对和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基础方,探究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同时预测四神丸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构建生物分子网络,从“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的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其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和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维普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化痰法与西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的变化,并初步探究其中医中药作用机理,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并明确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38例,按随机数
目的:本研究通过搜集关于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得出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一2021年4月期间曾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病例资料是否有皮肤瘙痒症状分为T2DM组和T2DM合
目的:通过对85例肝郁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情绪状态及心境状况的测试,观察运动联合中药汤剂与优思明治疗肝郁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良心境或情绪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良心境提供可行的方法和实践支持。材料与方法:将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的P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最后对照组纳入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为优思明联合逍遥丸方汤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每周至
目的:观察暖宫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课题随机纳入80例符合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标准及原发性痛经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及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暖宫止痛汤口服,对照组采取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口服。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CMSS(频率及程度)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并
目的:1.首先,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评价健脾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2.其次,在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代表方补中益气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最后,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明确补中益气汤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的保护和修复情况,评价补中益气汤对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效果以及潜在机制。材料与方法:1.循证医学研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