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B6(VB6)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游离型为吡哆醇(Pyridoxine,PN)、吡哆胺(Pyridoxamine,PM)和吡哆醛(Pyridoxal,PL),相应磷酸酯形式为磷酸吡哆醇(Pyridoxine-5’-phosphate,PNP)、磷酸吡哆胺(Pyridoxamine-5’-phosphate,PMP)和磷酸吡哆醛(Pyridoxal-5’-phosphate,PLP)。其中PLP是VB6的主要辅酶形式,除参加催化涉及氨基酸代谢的各种反应外,还与细胞其他多种生理活动有关。植物和微生物可以从头合成(de novo pathway)PLP,而动物则需要从外界摄取VB6 通过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合成PLP。在PLP 补救合成途径中,磷酸吡哆醇氧化酶(Pyridoxine-5’-phosphate oxidase,PNPO)发挥重要作用。在黄素单核苷酸(FMN)和O2 存在下,氧化底物PNP和PMP,生成PLP。
家蚕(Bombyx mori,B.mori)既是仅次于果蝇作为昆虫研究的模式生物,也是支撑蚕丝业的生物基础。家蚕在合成丝蛋白和生长发育时,体内氨基酸的合成代谢非常活跃,其中VB6 代谢是一个重要环节。PNPO在家蚕体内VB6的转换代谢中可能是一个关键控制点。
我们实验室前期采用生物信息学原理和PCR方法,构建家蚕PNPO 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ET22b-His-PNPO,原核表达纯化出重组蛋白,并且初步分析了家蚕PNPO的酶学性质,对其蛋白结构也进行了预测。
本实验将家蚕PNPO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2b(+)-PNPO 转化入Escherichia coli Rosetta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融合蛋白,经纯化后进行SDS-PAGE,以切胶的方式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以家蚕5龄幼虫的精巢、头、肠、马氏管、卵巢、表皮、脂肪体、丝腺8个组织为实验材料制备粗蛋白提取液,进行Western blot,分析PNPO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同时,提取上述8个组织的总RNA。分别设计家蚕PNPO基因和内参18S rRNA的特异性引物。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NPO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情况。
本实验表达的PNPO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发现PNPO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各组织中的转录由高到低依次为精巢、头、肠、马氏管、卵巢、表皮、脂肪体、丝腺;PNPO在表达水平方面精巢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头和肠,马氏管也有较明显的表达。本实验得到的PNPO在家蚕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PNPO在家蚕VB6代谢中的调控机制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