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航空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各个地方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或兴建、或扩建机场。在这股机场建设的大潮中,尤以西部地区最盛。该地区的主要中心城市:成都、重庆、西安和次级中心城市——昆明,在面积只有1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按照国家级枢纽机场的标准修建或扩建至少四座大型航空港。造成西部地区机场间,同水平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是,国务院迟迟没有明确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枢纽机场,使各地方政府企图通过大规模的投资造成既定事实。由于这样的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一旦投入就可能造成巨额的损失。本文关注到这一现象,选择了目前西部地区最大的成都双流机场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该机场发展潜力的分析,探索出一套评价机场发展潜力的方法,也为下一步确定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枢纽机场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主要是:首先,分析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的成功案例,找出它们成为大型航空枢纽港的关键因素。国内方面,文章选取了我国的北京首都机场,介绍了该机场设施情况,并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机场客货流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国外方面,文章选取了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美国的亚特兰大机场,介绍了该机场设施情况,并分析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的实力与机场客货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个机场发展成为大型枢纽机场的关键因素,主要取决于机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机场自身的内部因素两方面。其次,测算出机场的辐射范围。机场辐射范围的测定主要是为分析机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做铺垫。以往有关机场的学术研究,通常只是把机场的发展同机场所在城市的经济情况联系起来。但是众所周知,对一些大型的枢纽机场来说,机场的影响力远远突破了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划,单纯地用某个城市的经济指标进行代表,势必将影响到分析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借鉴了区域经济学上的城市断裂点理论,运用该理论的城市吸引力模型,测算双流机场的辐射范围。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出影响机场辐射力范围的关键指标。②确定研究的机场。③计算每个机场的综合因子得分。④运用城市断裂点公式计算出双流机场的辐射范围。最后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入手分析双流机场的发展潜力。外部环境方面:经测算,双流机场的辐射区覆盖了四川省域的大部分地区,故本文选择用四川省的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同双流机场的运营指标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结合经济理论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本文选定了四川省1987—2005年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产业结构变化率、城镇化水平变动情况、开放程度变动率、人口密度增长率等5个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双流机场的年业务量变化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流机场年业务量与以上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机场业务量与每一个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可见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分析出,外部环境方面的双流机场发展潜力。有资料表明,这些指标都为双流机场发展为国家级枢纽机场,创造着良好的外部条件。当然,本文也对双流机场外部环境中可能威胁到机场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周边机场的竞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等。内部因素:本文主要从机场的基础设施、机场的服务水平和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的实力等三个方面入手,详尽的分析了双流机场发展的内部因素。结果表明,双流机场发展的内部因素在西部地区处于第一方阵。当然,文章也对机场发展的内部因素中的劣势进行了阐述,包括机场布局不合理、航班延误严重、地面交通设施不便捷等。在该部分的最后,本文借用了SWOT分析方法,将双流机场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进行了归纳,将以上的分析结果,依次归为双流机场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四个大类。文章结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①成都双流机场辐射范围广阔,总面积约39.2万km2,总人口约为5610万。该辐射范围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较好,为双流机场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成都双流机场内部设施和服务水平一流,基地航空公司实力雄厚,在西部地区大型机场中名列前茅。该机场内外部条件均已成熟,具备了发展为国家级枢纽机场的条件;②成都双流机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例如,机场布局、与周边机场关系,机场交通条件改善等。并为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①积极做好双流机场迁建的相关规划和工作,要吸取已有的教训,主动谋划长远;②兴建轨道交通,完善机场地面交通网络;③积极向国家争取,早日明确双流机场的国家级枢纽机场地位,以利于双流机场及周边各机场的协调发展;④双流机场应积极与航空公司展开合作,应对新交通运输方式出现,对航空和机场也所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