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知行观一直是众多学者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经历数千年历史的发展,知行内容不断被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关于个人修养的一系列成熟理论,指导着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加强大学生知行观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自立成人走向社会的必备本领。大学生知行观教育,这既是一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个体实践的过程。知行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大众化和生活化,前提是大学生对知行观知晓理解,关键是使大学生对知行观认同内化,目的是使大学生实践外化,最终的结果是达到知行一致。但从现实生活来看,目前大学生表现更多的是知与行的不一致,存在着知而不愿行、知而不敢行、所知非所行、所行而不知、不知而不行等问题。“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单一个体因素的影响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产物。既有大学生知行认知偏差、意志薄弱、利益需求等行为主体差异性,也离不开当代教育的局限性,家庭教育的世俗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社会转型以及网络媒体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知与行的分离,也充分说明了知行观教育不是仅通过理论说服教育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大学生通过感知、通过实践、通过体验多个环节形成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在知与行的结合上下功夫,努力跨越世界上知与行之间最遥远的距离。只有积极创新大学生知行观教育的理念思路,丰富实践的途径方法,找准大学生知行观存在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把知行观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实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学生只有敢于担当,勇于承担,勤于实践,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会有令国人欣慰的发展和前途。作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力量,高校学生要自觉做到知行统一,明确践行之知,勇于圆梦之行,努力达到践行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知行和谐发展的目标。在这方面,既需要大学生注重自我教育,自觉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也离不开学校知行教育的引导,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检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大学生知行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