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亚洲各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较量由来已久,进入21世纪,这一角逐似乎更加激烈之势。日本“金融大震”不断,新加坡和香港相互制造越位。此外,曼谷、台湾、吉隆坡等也在跃跃欲试。随着上海竞争实力的增强,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中国内陆的国际金融中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上海曾经作为东亚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而著称于世。然而,又由于一系列原因,其金融中心地位又一度有所丧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海浦东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上海金融市场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上海金融业、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体系与分业监管体系基本确立,上海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远远走在全国前列,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日臻完备。相伴随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挑战,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一任务被客观而紧迫地被提了出来。恢复和重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里即涉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技术性问题,同时还涉及与周边国际金融中心关系妥善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摆作与世界公认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关系,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以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条件的分析,以亚洲若干案例特别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实例来分析海外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教训,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举措和如何处理与周边国际金融中心关系的问题分析切入,最后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举措提出一些建议。 <WP=37>本文认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大陆整体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上海今后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但不会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以后,资金的需求量大了,自然需要金融的支撑体系。目前,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国外资金进入中国内地的一个渠道。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以后的主要职能应该是驱动内地资金、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速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从这点来看,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不冲突的。另外,香港要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离不开大陆强大的经济发展支持,而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是为了大陆经济腾飞服务的。香港和上海的金融业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的关系。中国经济的庞大规模完全有条件支持俩个金融中心的发展,使香港和上海成为中国的两个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的金融中心。上海和香港的经济、金融往来必将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密地联系与协作,做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携手发展、共同繁荣。在与在新的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虽然面对诸多方面的挑战,但凭借其特有的地缘与历史优势、经济优势、体制优势及金融基础设施优势,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契机,上海一定能够战胜挑战。可以预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灿烂辉煌。
其他文献
民生新闻反映百姓身边的新鲜事,为百姓排,陇解难。但是,一些媒体的民生新闻一味追求短平快,往往缺乏深度和影响力。一是过多关注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民生事件,只图表面热闹,忽略了
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的协调是民事立法与司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协调好公、私法规范不仅需要具体制度的构建,更需观念更新。绝对化的公、私法二元论认识割裂了公法与私法的关
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语言学家、文学家、心理学家和人文学家的关注。各种语言中都有一定的语言手段用于委婉表达,它在人们日常生活
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吉林省计划修建2000公里高速公路,除部分为新建设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要利用旧路进行改扩建,但是随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重载交通日趋严重,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从表现意识来区分,大江的存在主义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奇妙的工作》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早期,表现的是荒诞意识以及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差距尤为明显,这种社会分层的变化又带来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化,给原来的高等教育制度造成了冲击,使高
数据挖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数据挖掘,人们可以将知识发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数据处理中,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目前数据挖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领域,涉及到多方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问题是道路改建工程的世界性技术难题。针对这一常见的病害问题,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围绕反射裂缝产生的力学机理和防治反射裂缝措施
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于二十世纪初早已传入日本。但是不久就在军国主义的思想钳制下被扼杀了,这就造成日本存在主义发展的滞后性。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处于急剧的历史转折时
我国水电建设经历坎坷曲折,旧中国水电建设十分落后,1912年,在云南建成的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1949年全国水电装机总容量仅为36万kw,其中主要的还是日本侵略中国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