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构造的古地磁学研究 ——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思茅盆地与西南极南极半岛弧型构造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地磁学作为研究弧形构造的主要手段,在弧形构造研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思茅弧形构造与西南极南极半岛弧形构造的研究仍存较大的争议。本文以古地磁学为主,综合利用年代学、岩相学、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等手段讨论这两处弧形构造,以期对存在的争议获得更合理解释。本文第一部分以云南西部印支地块兰坪-思茅盆地弧形构造中的思茅盆地景谷地区为研究区,从景谷地区白垩系-古近系以及中新统地层中分离出了原生剩磁分量,其地层校正后的方向分别为 Ds=77.0°,Is=43.0°,ks=54.0,α95=2.9°和 Ds=13.7°,Is=36.0°,ks=49.8,α95=3.3°。与兰坪-思茅盆地内其它地区古地磁数据对比后发现,兰坪-思茅盆地内古地磁数据与其内部构造行迹线具有高度相关性,说明临沧花岗岩基的弯曲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差异性旋转有关。古地磁数据显示景谷地区自晚始新世以来发生了约70°的顺时针旋转。结合区内沉积学、热年代学与大型走滑断裂的相关研究,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旋转变形阶段:首先是景谷地区与印支地块在36-21Ma之间共同经历了约20°的顺时针旋转;之后由于临沧花岗岩基受自西向东的逆冲挤压,使景谷地区在27-20Ma之间又经历了约40°的大规模顺时针旋转,形成兰坪-思茅盆地的弧形构造;最后,在早中新世之后,经历了小规模的顺时针旋转(8.3±3.2°)。通过对比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热事件与古地磁数据得到的旋转量,本文认为自40Ma之后,在青藏高原东构造结与哀牢山-红河断裂之间存在一个较强的应力挤压带,兰坪-思茅盆地的弧形构造是滇缅泰-印支地块沿着高黎贡山断裂、崇山断裂以及哀牢山-红河断裂自北西向南东向走滑,之后受自西向东的挤压逐渐形成的。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川滇微地块北西部永胜地区开展详细的古地磁学研究。从始新统宁蒗组红层中分离出三个分量,包括低温分量(LTC:解阻温度为~350℃),中温分量(ITC:解阻温度为~580℃)与高温分量(HTC:解阻温度为630-685℃)。考虑到多数样品在~580℃以上分离不出稳定的特征剩磁分量,所以本文使用中温分量进行构造讨论。根据系统热退磁结果、岩石磁学实验以及岩相学研究,认为中温分量又可分为两组(A组与B组),两组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磁偏角上的差别,主要携磁矿物可能为自形与碎屑磁铁矿。高温分量的主要携磁矿物为自形赤铁矿与镜铁矿。高温与中温分量的地层校正后方向分别为 Ds=21.4°,Is=35.8°,ks=154.1,α95 = 6.2°(N=5;HTC);Ds=2.6°,Is=39.5°,ks=108.0,α95=2.7°(N=26;A 组 ITC)和 Ds=22.0°,Is=42.7°,ks=179.2,α95=2.4°(N=21;B组ITC),所有方向均通过了褶皱检验,说明是褶皱前获得的剩磁。在排除掉由于断裂走滑、倾伏褶皱和后期应力影响可能造成的A组与B组磁偏角的差别,本文认为A组中高温为重磁化方向,是通过褶皱前区域内低温流体造成的。重磁化事件发生在约38-30Ma。总结前人数据后,得到川滇微地块在约30Ma之前相对于欧亚地块发生了 19.5±4.9°的顺时针旋转,这可能与哀牢山-红河断裂和紫云-罗甸断裂的左旋走滑有关。鲜水河-小江断裂开始运动之后,川滇微地块夹于哀牢山-红河断裂与鲜水河-小江断裂之间向南西方向运动,挤压哀牢山-红河断裂致其弯曲,通过对比哀牢山-红河断裂在小江断裂两侧的弯曲量,认为中新世以后由于川滇微地块的挤压,思茅盆地内部发生了约5.7°的顺时针旋转。这与古地磁数据反映的思茅盆地内部中新世以来的旋转量(8.5±3.2°)基本一致。为研究南极半岛弧形构造形成过程,第三部分对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罗伯特岛铜矿半岛以及利文斯顿岛拜尔斯半岛的火山岩与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古地磁学、岩石磁学与磁组构研究,重新厘定了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碧玉山组-长山组地层年代,对利文斯顿岛汉那角玄武岩进行了准确的年代学测定,用古地磁方法推断了铜矿半岛西端柱状玄武岩的年代,并且得到南极半岛约110Ma,85Ma和50Ma的古地磁极。证明南极半岛奥维尔海岸以北自110Ma之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差异性旋转。结合南美板块同时代的古地磁极,对两板块的古地理位置进行了相对重建。古地磁数据反映出南极半岛在110-85Ma之间发生了大规模南向移动,在85-50Ma和50Ma至今发生了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南美板块首先经历了南向移动(110-50Ma)与顺时针旋转,约50Ma之后的北向移动导致了南美板块与南极半岛的分离,而基于磁异常条带开展的板块重建则显示南极半岛自110Ma至今一直发生顺时针旋转,南美板块在110-50Ma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顺时针旋转。考虑到磁异常条带计算中存在磁异常条带难以确认、参考的地幔柱-运动模型中某些不可知原因以及热点位置和年代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本文倾向于使用古地磁数据进行重建。本文以古地磁学为主要手段,综合沉积学、年代学、岩石磁学、磁组构学与岩相学等研究手段对兰坪-思茅盆地弧形构造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为研究世界其他地区弧形构造提供了研究思路,但由于缺少南极半岛南部数据,只证明了南极半岛奥维尔海岸以北各地区之间自110Ma之后没有相对旋转发生。
其他文献
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对于减少采煤工作面人员数量,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采掘失衡”矛盾凸显,掘进智能化、高效性迫在眉睫,挑战严峻。煤矿井下设备动态定位技术严重制约了智能采掘技术的发展。视觉测量在动态目标导航、跟踪与控制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几年在煤矿井下得到迅速发展,借助视觉感知和智能算法实现井下动态目标的非接触位姿测量,已经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的
基于证券投资实践课程教学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了证券投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用“单向灌输”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套硬件、软件设施较为落后,教师未实时更新专业实践技能。提出了证券投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知识,深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建设规范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以期
自上世纪90年代网络构入文学领域以来,不仅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的批评实践也发生了从主体、模式、话语到价值取向的多重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和特征。网络技术的构入既给文学批评带来了开放、互动、多元等积极变化,也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与困境。文学批评的实践呼唤多元主体共同进入网络现场,通过主体间的对话实践求解问题并凝聚新的批评理论,建构新的批评模式。本文以文学的网络创作、网络传
喷水推进方式在高航速工况下具有更高的推进效率、更好的抗空泡能力及更低的噪声,随着喷水推进器设计制造能力的提升,喷水推进装置逐渐朝着大型化、大功率的方向发展,采用喷水推进方式的船舶也逐渐从高速小型快艇拓展到中高速大型舰船。喷水推进器-船体相互作用(Waterjet-Hull Interaction)是研究喷水推进船舶水动力性能的核心问题,一方面,不同的喷水推进器-船体系统的匹配模式会引起船体阻力性能
学位
在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白鹿作为其中的关键意象,不仅是祥瑞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象征,还承载着小说中不同命运主体的生活愿望和对各自理想的追求。“白鹿”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典型意象和原型,具有人类情感共通性。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视域下,白鹿身上寄托了先民子嗣繁荣的生命崇拜、构建理想社会的图腾崇拜以及回归精神家园的女神崇拜。这些崇拜情结作为白鹿原人的精神家园,构成了《白鹿原》中重要的文化内核。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技术建立五子衍宗丸的质量表征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表征其化学成分及口服给药后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基础;利用代谢物组学方法,从代谢生物标记物角度评价去单侧睾丸所致的大鼠肾虚精亏模型及五子衍宗丸的补肾益精作用,从代谢通路层面阐明五子衍宗丸的补肾益精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五子衍宗丸的UPLC-PDA指纹图谱,评价五子衍宗丸的质量;利用超高效液相与高分辨质谱结合的技术表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种含有2~8个稠合苯环的有机污染物,由化石燃料和其他有机物不完全燃烧和热解产生,并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个重要类别,多环芳烃因其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特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其中16种PAHs被美国环保署(US-EPA)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产
复方抗焦虑胶囊为纯中药复方制剂,由蜘蛛香(Valerianae Jatamansi Rhizoma)、合欢皮(Albiziae Cortex)、炒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和灯心草(Junci Medulla)组成,功能理气解郁、养心安神,临床观察及药理学实验均已证明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课题组前期已对该胶囊的质量标准、药效学作用机制以及安全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