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微藻液化和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44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的日趋减少以及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环境污染的加剧,使得科研工作者一方面开始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在传统化石能源工业的基础上,研究开发能够减少和消除污染的新型绿色化学工艺。超临界流体具有优良的溶解和传质能力,广泛应用于萃取分离及化学反应领域中。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引入对于进一步发展绿色化学工艺和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微藻液化和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应用正是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微藻生物质做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液化可以转化为生物油,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与依赖。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拓展对于生物质的开发利用。对于丙烯环氧化反应,通过超临界流体技术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亚/超临界水直接液化杜氏盐藻制生物油过程的研究。对杜氏盐藻的藻粉和藻渣两种原料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料液比、反应压力等对盐藻粉和盐藻渣液化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表明反应温度360℃,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K2CO3加入量2.5%是最适合的条件,上述条件下微藻在超临界水中的液化率为89.37%,产油率为29.04%。通过FTIR、GC-MS、SEM等手段分析了生物油和固体残渣的特性和组分,表明生物油是组成复杂的酸性有机混合物。在高温高压反应釜进行TS-1/H2O2体系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的研究,首先确定反应体系的超临界相行为。考察反应体系中影响双氧水分解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考察了超临界CO2介质和传统甲醇溶剂中TS-1/ H2O2催化体系反应情况,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甲醇溶剂下适宜的条件是反应温度40℃,催化剂用量0.6%,丙烯压力0.4Mpa,反应时间60min。而超临界体系下反应温度适宜在近超临界和临界温度(33.7℃)以上,反应压力也是接近临界压力或者处于临界压力范围(7.58Mpa),丙烯压力是0.65Mpa,反应时间45min,共溶剂甲醇摩尔浓度4%,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的转化率98%,选择性96%,收率94%,与传统条件相比较,收率提高了20%左右。对不同晶粒的TS-1催化效果进行初步比较,发现上述工艺条件下大晶粒TS-1催化效果不好。双氧水浓度对大晶粒TS-1催化效果有明显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CT诊断孤立性骨软骨瘤恶变的价值,探讨该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路线线。方法从636例孤立性骨软骨瘤病例中选取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变者,回顾性观察其CT表现,并与临床
砷作为毒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特别是饮用水中砷含量超标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长期砷暴露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高效吸附材料的开发有赖于对吸附过程及吸附机制的
<正>随着以中国标准修建的高铁不断推广至海外市场,世界各国对于中国标准也越来越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标准和以之为基准修建的高铁是种考验,这将检验其是否适应未来
通过行为实验探讨了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这两种基本道德价值的语义启动对涉及弱势群体的道德两难问题判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道德价值语义启动对道德判断有显著影响,具
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小学美术作业的重要性$$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今天,美术教育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美术基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从本质上提高孩子们发现
报纸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微化破碎和酶水解结合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自制的光合制氢实验装置,进行不同破碎度对酶解光合制氢过程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玉米秸秆破碎度为53~61
基于声表面波流的微流控技术使用声表面波作为驱动工具,将整个化学实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混合、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微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精神压力也日趋增大。许多人都说,女人生来就感性,因此在职场中,女性的心理更容易受到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光鲜亮丽
配位化学是一门前沿科学,具有特定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2,2′-联吡啶及其衍生物和金属有着较强的配合能力,这些配体及其衍生物已成为现代配位化学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