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至今,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一直被热议,如何应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持续增长是各方政府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本文基于全球177个国家21年(1995-2015)的人口、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数据,首先从时间和空间尺度来对比不同收入等级国家(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其次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探索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之间的协同响应关系,确定不同收入等级国家所处的二氧化碳排放阶段。最后从均衡性的角度对二氧化碳不公平及收入不公平进行测度,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此研究,可以为各国决策者针对碳减排因国施政提供借鉴,也为全球低碳经济的推进奠定基础。本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1)不同收入等级国家(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差异显著。高收入地区(HI)碳减排工作已经有显著的成效,但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的基数依然很大,因此高收入国家(地区)依然要肩负起主要的碳减排压力。中低收入(LMI)和中高收入地区(UMI)已经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且单位GDP排放(排放强度)很高,是未来碳减排工作的中坚力量。低收入地区(LI)二氧化碳排放对世界的贡献很小,但不能忽视其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潜力。从产业二氧化碳排放角度来看,不同收入等级不同产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占比差异较大,且不同收入等级区域之间也存在异同。(2)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增量情况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和空间分类差异。东亚和北美地区是全球主要碳源,非洲地区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很小;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增长极,其排放总量与人均排放都呈显著正向增长,而欧洲地区减排效果最为显著,排放指标均呈负增长。从空间分类可以发现,不同收入等级国家所处的分类状态不同,且分类类型与收入等级有着密切联系。(3)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碳库兹涅茨曲线(CKC)假说,且不同收入等级国家所处的排放阶段不同。随着收入等级的提升,国家所处的排放阶段更加理想。从均衡性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排放和收入都在向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且区域间不公平对全球整体不公平有很大的贡献。二氧化碳不公平与收入不公平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该正向关系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