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著作,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传播经历了由零星到系统,由片段到全篇,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译者带来不同的《宣言》译本,其翻译目的、模式和策略也存在差异,最终产生的传播效果也必然不同。深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宣言》译本存在的差异性,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和实质,详细了解《宣言》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与发展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国内学者对《宣言》的译本研究主要集中在译本的出版情况和译文部分词句的差异性,对英汉译本差异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在考察和梳理《宣言》在中国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英汉译本的产生背景、译者身份、版本结构、翻译动因、模式和策略等方面分析不同《宣言》英汉译本的差异性,探究译本差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译本差异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启示。第一章介绍选题的由来,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宣言》译本研究的现状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阐明《宣言》译本差异性研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阐述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宣言》在中国的出版历程和现状。首先介绍《宣言》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其次以时间为轴线概述《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最后介绍本文分析研究的对象,即陈望道译本、华岗译本以及陈瘦石译本。第三章研究三种《宣言》译本的产生背景差异。以时间为节点分析不同时期《宣言》译本的时代背景差异、以政治身份为依据分析不同汉译本的译者身份差异,以内容排版为标准分析不同汉译本的版本结构差异。第四章研究三种《宣言》译本的翻译目的、模式和策略差异。从翻译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宣言》译本的翻译目的差异,翻译模式差异和译者所采取的策略差异。第五章论述译本的差异性对《宣言》在中国的传播效果产生的影响。结合上文对《宣言》译本的差异性分析,探究译本的差异性对《宣言》在中国的传播效果产生的影响以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