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国际奥委会在LGBTI运动员参赛的问题上持比较开放的态度,但这依然不能完全扭转人们的刻板印象——对于LGBTI人群根深蒂固的排斥和不认同感。在1988年首尔夏季奥运会上,美国马术运动员罗伯特·多弗在参赛前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作为明星运动员的他的确使得LGBTI话题在越来越多人心中开始“解禁”。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里约奥运会期间我国媒体涉及LGBTI运动员的新闻报道研究,找出LGBTI文化现象在传播中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大众媒体报道对受众心理产生的影响,从而发现中国媒体在LGBTI话题报道中的可取之处以及不足。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不少关于LGBTI人群的研究成果,但针对体育新闻的性别议题的研究仍不完善。本研究试图从传播学、社会学等多科学视角出发,探讨当前中国大众传媒中LGBTI议题的传播现象和文化,试图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结合话语分析和新闻话语分析、刻板印象和性别刻板印象、框架分析和议程设置等理论,探讨中国媒体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对LGBTI运动员的报道,重点分析中国媒体对于南非双性跑步运动员赛门亚、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以及英国曲棍球运动员海伦·理查德森·沃尔什和凯特·理查德森·沃尔什的报道内容。最后本研究从报道议题中的负面倾向、新闻的叙述视角、报道结构不平衡三方面探析中国媒体在报道涉及LGBTI身份运动员的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国官方、民间对LGBTI者的态度、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影响、LGBTI运动员本身的作为三方面研究影响中国媒体涉LGBTI体育新闻主要因素,结合研究的结果对我国体育媒体涉LGBTI运动员体育新闻的现状得出了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