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7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是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社会性动态文化活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有社火、乞巧、闹花灯、西和山歌、春官、传爷、神戏等等。政府开展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开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角度探讨政府行为,旨在找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使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体现科学发展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转型时期中国政府服务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视。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具有一定独创性的观点和思路。通过考察近年来西和县人民政府对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的扶持:提供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一定资金、开发保护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和管理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指出这些行为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人才相对缺乏、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相对薄弱、政府文化工作缺乏长效机制的面貌。深入分析了政府行为存在这些不足的原因:经济上,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政府对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上,政府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对农村存在着歧视;思想认识上,政府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基层群众思想认识也存在误区;社会原因上,农村社会发展层次较低,农村传统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农民群众对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程度不够。通过分析这些原因,得出了政府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第一,政府经济“搭台”,加大财政投入、招商引资、民间集资服务于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第二,政府建立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管理长效体制机制。第三,政府转变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观念。第四,政府出面培养群众文化人才,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战略任务来抓。这样就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指出了农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与政府行为的应然关系。
其他文献
<正>论争档案:1978年8月11日,《伤痕》在《文汇报》发表。卢新华的《伤痕》,被看做是"伤痕文学"的标志之一。对《伤痕》的争议包含在对"伤痕文学"的争议中。陈荒煤和王朝闻在
<正>在体育课和课余训练中,不时出现一些运动损伤,如脚踝扭伤、肌肉抽筋、脚踝扭伤、手指挫伤等,此时,很多学生会用手揉一下伤部,以为可以活血祛瘀。可是,这不但没有加快康复
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研究,以牛黄解毒片为研究对象,找出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以期为牛黄解毒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文献研究万方数据库、中
【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亿,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层
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的偏差和教育的失误,部分青少年出现了社会情感的荒芜。自私狭隘的人生观造成感情的缺失和是非判断的混乱。青少年教育应注入社会情感的培养,使他们顺利
钢—混泥凝土組合梁作为一种新型性能良好的组合结构,结合混凝土抗压性能好,钢材抗拉性能好的特点,具有承载力大、刚度高、延性好、节省材料等许多优点。针对上述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組合梁形式,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梁不同在于:在加宽组合梁上翼缘的基础上,其上部翼缘板之上的混凝土为素混凝土,并且通过剪力连接件使之紧密结合。这样一种新型组合梁形式,能否保持整体工作,承载力及延性等力学性能如何,因此本文对该种
(上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24页)6.2.7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译释》底本考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产生了"大跃进"的群众运动,高等学校教
翻译理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大致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经典阐释和语文学范式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阶段以及解构主义多元范式阶段。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第三个发展
颗粒侵蚀发生在干旱河谷地区,是裸露的岩石发生破碎,呈颗粒状剥离沿坡面滚落,在坡脚形成碎屑堆积体的现象。岩石裸露是发生颗粒侵蚀的首要条件,小江流域许多崩塌滑坡和人类活
目的从蛋白和基因水平研究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Bcl-2、C-myc蛋白表达及Bcl-2/IgH融合基因和C-myc基因扩增的情况,并结合分子亚型、临床因素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