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接壤国家众多,周边的稳定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所以一直以来中国都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看得尤为重要。加强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就是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周边外交话语权,不仅有利于维护本国的利益,还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更有利于推动构建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新秩序。本文除导论部分外,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周边外交”以及“话语权”还有“外交话语权”这三个词语进行了基本概念界定,本文的“周边外交”定义为与以地缘视角出发的与中国陆海相邻的并包括整个东盟在内的国家为对象进行的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话语权”则可以理解为以话语为载体,话语主体提出和发表见解的权利,以及对他人意志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形成权力的动态性过程。“外交话语权”则将“外交话语”作为主体,主要指的是一国为维护本国利益而产生的话语行为,被他国所接受和认同并对其意志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力进而形成权力的动态性过程。除此之外,还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和谐世界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指出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的必然性及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的历史回顾。本文认为,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周边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的必要。回顾历史,在古代中国,中原王朝将自己称为“天朝上国”,而周边国家也接受了这一话语,将中原王朝称为“上国”,且随着中原王朝儒家文化的传播,周边国家纷纷派遣使臣来华“求册封、定名分”,由此朝贡体系得以形成。但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周边国家以及中国自身沦为殖民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朝贡体系最终瓦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中国的外交话语权经历了重构以及发展,但是由于综合国力较弱,相比在经济上所取得的进步还有很大差距。第三部分是对2000年以来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现状的分析。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以及“亲、诚、惠、容”和“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阐述。提出了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的三个途径,可通过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利益汇合、制度整合以及价值融合来构建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并总结了2000年以来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的主要成就。认为在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共赢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周边国家在达成“和谐”文化共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第四部分对2000年以来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益冲突的凸显干扰了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的建设;制度创新的困境制约了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的建设;国家间价值认同的欠缺阻碍了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的建设。主要原因有三点,由于国家身份发生了变化而影响了共同利益的产生,导致一些周边国家对“睦邻、安邻、富邻”等外交话语心存疑虑;由于西方的干扰导致在周边外交话语权保障平台建设方面存在困难;由于话语感召力不足而妨碍了周边外交话语权价值认同的产生。第五部分针对加强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提供了三点建议。第一个是建议通过明确自身的利益以及发展与周边国家伙伴关系来塑造有利的国际形象来加强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第二个是建议积极推动周边外交机制改革以及增加区域公共产品来创新周边外交机制,以促进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第三个是创新当代价值观并完善公共外交体系,提高话语质量以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价值认同,来加强中国周边外交话语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