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鹅掌楸苷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用3%DSS建立小鼠UC模型。将24只BABL/C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DSS组(n=8);鹅掌楸苷+DSS组(n=8)。鹅掌楸苷+DSS组小鼠在DSS治疗提前3天口服鹅掌楸苷(100 mg/kg)并持续到实验结束,对照组和DSS组给予等体积水。用DSS诱导UC模型7天后处死小鼠。评估肛门到回盲部的结肠长度和疾病活动指数。用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内MPO(髓过氧化物酶)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结肠组织的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的变化。用蛋白印记技术检测结肠组织内p-IκBα和p-NF-κB的含量变化。(2)体外实验:用LPS建立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的变化。用蛋白印记技术检测巨噬细胞p-IκBα和p-NF-κB的含量变化。结果:1、鹅掌楸苷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小鼠的临床症状。我们用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长度评估结肠炎的严重程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SS组的疾病活动指数显著增加,而与DSS组相比,鹅掌楸苷+DSS组的疾病活动指数显著减低。另外,鹅掌楸苷可以显著逆转DSS诱导的结肠长度缩短。2、鹅掌楸苷减轻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病理损伤及结肠的中性粒细胞浸润。DSS组DSS诱发了结肠组织严重的损伤,比如肠上皮受损,隐窝数目减少,粘膜和粘膜下层浸润大量的炎性细胞。然而,与DSS组相比,鹅掌楸苷可以明显地减弱DSS引起的病理损伤。另外,鹅掌楸苷可以显著抑制DSS引起的MPO活性的增加。3、鹅掌楸苷抑制了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并且增加了结肠组织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在造模7天后,DSS组TNF-α,IL-6和IL-1β的m RNA含量显著增加,而给予鹅掌楸苷处理后,这些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降低。另外,鹅掌楸苷增加了结肠组织的抗氧化酶的活性。与对照组小鼠结肠相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用鹅掌楸苷预处理能显著减弱由DSS诱导的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的降低。此外,鹅掌楸苷显著减弱了DSS诱导的结肠组织MDA的升高。4、鹅掌楸苷调节结肠组织NF-κB信号通路。与对照组小鼠相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NF-κB磷酸化增加,鹅掌楸苷的处理可使NF-κB磷酸化的水平显著降低。此外,鹅掌楸苷的处理还可以显著抑制DSS引起的结肠组织中IκBα磷酸化。5、鹅掌楸苷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我们用脂多糖(LPS)100ng/ml)处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制造炎症的细胞模型。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m RNA含量的变化,我们发现不同浓度的鹅掌楸苷(20μmol/L、50μmol/L、100μmol/L)的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LPS引起的巨噬细胞RAW264.7 TNF-α,IL-6和IL-1βm RNA表达的增加。6、鹅掌楸苷调节巨噬细胞RAW264.7的NF-κB信号通路。我们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了NF-κB通路中相关蛋白的活化情况。与单用LPS处理相比,鹅掌楸苷的预处理能够显著抑制NF-κB磷酸化。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鹅掌楸苷的预处理还可以显著抑制LPS引起的巨噬细胞RAW264.7中IκBα磷酸化。结论:鹅掌楸苷可能通过抑制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结肠组织NF-κB信号通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同时增抗氧化物酶活性,进而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巨噬细胞参与了鹅掌楸苷的这种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