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真理与方法》一书出版以来,有关真理与方法关系的讨论就不绝于耳。众多争论表明,哲学诠释学自身的发展无法完全漠视方法论在真理构建及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哲学诠释学日益成为一种指导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原则。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哲学诠释学的发展体现了真理与方法统一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而这一特性同样也体现在其创立者伽达默尔的理论体系中。哲学理论创立之后便获得了其独立的发展轨迹,哲学家与哲学理论的关系实际上正遵守着哲学诠释学所构建的游戏规则,虽然伽达默尔本人为了避免狄尔泰的错误而强调反对方法,但其理论本身却不受其主观意识的控制,蕴含着真理与方法统一的可能性,而他后期所强调的“实践”,实际上也指出了真理与方法统一的现实性途径。伽达默尔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有别于科学方法论的理解方法论,而这一方法论在其理论中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有关诠释学普遍性的意识,是蕴含于真理之中的并带有浓厚的存在论特性。因此,虽然伽达默尔反对科学方法论意识以及科学方法论对精神科学的渗透,没有相应地明确提出一种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但他本人通过对本体论真理观的建构,实际上间接表明了一种理解的方法论意识。因此,本文以哲学诠释学理论自身的发展为前提,从方法论意识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真理与方法》等经典原著的解读,揭示真理与方法统一的可能性及其现实性。第一部分首先对《真理与方法》中的方法观进行梳理。伽达默尔通过追溯理性传统,并对康德审美意识、传统历史意识和工具主义语言观进行批判,表现了科学方法论意识进入精神科学领域后所导致的对存在真理的遗忘,从中展现了科学方法论的对象性、客观性、独断性等特点。第二部分力图对《真理与方法》中的理解真理观进行分析。伽达默尔通过对艺术、历史、语言领域中超越方法论作用范围的诠释学经验进行历史追溯,并以现象学方法和问答辩证法等诠释学方法对其进行重塑,揭示出诠释学经验中所蕴含的理解的真理。同时,与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相对应,指出哲学诠释学之理解基本原则的特点即整体性、历史性、语言性、及普遍性,即其存在论真理观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由真理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所引发的各种争论,如对哲学诠释学具有相对主义性质的指责以及后世哲学家关于理解真理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第四部分力图阐释哲学诠释学本身所蕴含的理解方法论意识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真理与方法内在统一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对其理论和实践途径进行简要的总结。尽管哲学诠释学在方法论问题及是否具有相对主义性质方面备受争议,但瑕不掩瑜,伽达默尔的贡献正在于他从哲学诠释学角度重新阐释了存在的真理,恢复了其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而只有从根本上确证存在论意义上的真理的存在,方法论意识才能真正从独断论的虚妄中回归理性。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出发,方法及方法论意识从根本上是根植于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解真理观的,这种方法论意识亦可以通过外化的方式使真理得以显现。通过对伽达默尔方法观及其诠释学真理的阐述,我们能够从中剖析出一种诠释学意义上的方法论意识,这种意识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便会产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具体方法论原则,既促进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诠释学本身也能从中获得发展。因此,要实现真理与方法的统一,即实现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无疑会成为哲学诠释学发展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