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服务功能视角下道路绿地优化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南二环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j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城市高速发展。道路环境成为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源之一。如何防治通勤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已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各学科实践研究均表明,道路绿地的降温、增湿及滞尘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是防治交通环境问题、调节道路微气候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以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为视角,通过现状调研、文献研究及模型分析,探究道路绿地的优化设计策略。首先,本文以西安市南二环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南二环道路绿地的基本现状,梳理了四种常见道路-绿地类型。并通过ENVI-met模拟分析,总结其道路绿地现存问题。其次,通过模型探究,静风条件下,道路绿地相关要素对道路环境微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道路绿地的植物群落结构、植被团的布局位置及绿地布局结构三个方面对温度、相对湿度及PM2.5浓度等微气候要素的作用情况。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道路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优化设计策略。最后进行实践设计校验,对道路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设计策略进行验证。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复层植物群落相较于单层植物群落结构具有良好的降温、增湿效果。其中乔木在群落中起主要的降温增湿作用及滞尘作用。(2)复层植物群落在PM2.5吸滞净化方面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复层植物群落绿量较大,吸滞PM2.5的基本能力较强。但若群落中乔木体量相当,排列较密,而林下空间空旷则会产生狭管效应,使污染物未经净化在林下空间随加速的风扩散至更远的地方。或过密的群落立面结构形成阻隔屏障将气流和污染物阻挡在外,污染物无法进入植物群落内部。(3)在降温增湿方面,道路环境中植被团的上风区温度较高、湿度较低,下风区的温度较低、湿度较高。在滞尘净化方面,位于上风区且靠近道路污染源的植被团滞尘净化作用优于位于下风区且远离道路污染源的植被团。(4)在道路-绿地布局结构方面,绿地覆盖率越高,降温、增湿作用越好。密集的道路绿带之间具有联合作用,可以扩大降温、增湿的作用范围。其次道路中部有无绿地分布是绿地滞尘净化的关键,应尽量避免道路中部形成一个广阔无绿地遮挡的平面。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教育,各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项目化学习也是其中的一种,通过项目化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新时代下背景下,科技日益发展,信息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课程资源日趋丰富、历史教学模式不断调整。本文将动漫资源的特点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探究将动漫资源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现有对动漫资源的研究多是针对于单一类型的动画或漫画,没有较为全面的将动漫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因此我试着将动画、漫画、游戏三种不同类型的动漫资源进行整合研究,为动漫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一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网络舆情传播蔓延的媒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实际行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现象,实质是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问题,侧面反映了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在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从其产生原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控的措施,既真正理解什么是道德教育内核,又以期促
高校网络舆情是在校人员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思想、诉求个人利益表现出的网络行为,是网络舆情的延伸和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传统舆论格局已经改变,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获取并传播信息的新平台,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加剧了舆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加强对高校负面网络舆情的管理,提高引导和管控舆论信息的能力,对推动校园的和谐健康发
为提高水利测绘工程地貌信息提取精度,文章基于点云数据技术,提出水利测绘工程地貌信息提取方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和局部差值处理,得到采样点的整体空间分布。根据地貌分块面积的大小和搜索半径,对邻近点云进行搜索。依据离散的点云数据构成地貌轮廓曲面,对地貌信息元素进行分类识别,实现信息提取。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能够排除非水体地貌目标的干扰,提高提取精度,对地貌信息特征具有较好的解释效果。
光催化技术因为其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光解水析氢、废水处理、CO2还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硫化锌(ZnS)作为半导体光催化剂家族的一员,具有高热稳定性、高电子迁移率、绿色环保和廉价易得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单一的ZnS存在对可见光的利用不足和光生电子与空穴较易复合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寻找与ZnS能带匹配的其他半导体材料,构建复合异质结构,实现光催化性能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明确指出,需要在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学生放在核心以及主体位置上,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且重视教师在教学阶段的引导作用,增加师生沟通环节。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学生地位显著提升,教学中不再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教学也不再只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改革之后,师生课堂互动引起了教师的广泛
在现代影像制作技术和互联网传播手段的推动下,影像资源不再是历史课堂的点缀,它承载的丰富历史信息成为历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影像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要素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既是符合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挖掘,又是对现代中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技术进步做出的积极反应。如何运用各种历史影像资源,发挥其潜在价值,促进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成为教学实践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
基于AI、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信息传播模式的智能化升级,信息数量增长和传播速率明显提升。智能媒体在方便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同时,也改变其思维方式和行为认知,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挑战。文章在深入分析智能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增强网络舆情防范意识、建立健全舆情应急机制、提升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四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领域的问题和风险也随之出现。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不断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不仅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维护的紧迫要求,也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得以巩固的必然需要。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文章主要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困境和契机入手,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有效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