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gA存在于幽门螺杆菌(HP)高毒力株中,本质是一种免疫显性抗原,其编码的cagA蛋白是一种亲水性强的、暴露于菌体表面的外膜蛋白,而自身不具有毒性。cagA以HP作为载体,在宿主感染高毒力株HP的同时,cagA随之被注入到胃的上皮细胞后发生磷酸化,并同时与蛋白酪氨酸激酶(Src)发生相互作用,并随后由生长因子诱导其发生形态学改变(被称为蜂鸟表型[1])。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C末端Src激酶(Csk)可通过Src同源结构域2(SH2)有选择性的结合酪氨酸磷酸化的cagA,并靠这个复杂的结构调低Src家族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借此以抑制cagA磷酸化,并抑制随后催生的蜂鸟表型。据研究表明,在中国感染的HP绝大多数是HP高毒力株(cagA阳性),大约占HP感染患者的90.5%,因此我国具有较高的与HP相关的消化道疾病发生率。而毒力相对较弱的HP(cagA阴性)感染者中,因其缺乏活性毒素,故其可表现为以单个核细胞侵润为主,这样则容易导致胃窦部持续性的严重慢性感染,这表明此两种HP的感染皆与胃炎、胃黏膜萎缩等消化道疾病有着影响,而目前对高毒力株的HP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发生等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更是具有较为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是对cagA阳性的HP感染者的胃癌发病机制及其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后对胃部病变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相关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