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randb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作为仅次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重要转移途径,是确定乳腺癌分期和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种有效、微创的评估IMLN状态的方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代表了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最高发展水平,其放射安全性得到肯定,操作也渐趋规范,重要性和有效性不再受到质疑。随着SLNB的发展,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nternal Mammary-SLNB,IM-SLNB)提供了一个比IMLN清扫术创伤小的IMLN分期技术,其可能影响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SLNB的示踪剂包括染料和核素示踪剂,由于应用染料法无法进行IM-SLNB,因此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SLN,IM-SLN)主要依靠核素示踪剂定位。目前的研究显示,核素示踪剂的浅表注射(皮内,皮下,乳晕区)几乎不能使内乳区显像,但是腺体内注射(瘤周,瘤内,瘤下)有时可以使内乳区显像。尽管腺体内注射可以使内乳区显像,但应用当前技术所达到的内乳区显像率仍然较低(平均13%,0%~37%),成为限制IM-SLNB广泛开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分析不同的核素注射技术对IM-SLN显像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提高内乳区显像率的方法。同时分析IM-SLNB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绘制学习曲线,探讨IM-SLNB对乳腺癌患者分期和辅助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入组2011年11月至2013年0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190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人(cT1-2N0M0),中位年龄46(26~80)岁。核素示踪剂的注射于术前3~24小时进行,利用超声引导保证其准确注入乳腺腺体层(超声引导)。根据核素示踪剂注射部位不同分为两组:A组(单象限注射),共入组58例患者,于乳腺原发肿瘤所在象限的腺体实质内1~2点注射99mTc-硫胶体;B组(双象限注射)共入组132例患者,将99mTc-硫胶体注射在乳腺两个不同象限(乳腺6点和12点位置,距乳头2~4cm处)的腺体实质内。由于本研究相关注射技术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我们又将B组按照注射体积的差异分为两组:B1组(小体积)共入组41例患者,核素注射体积<0.5ml/点;B2组(大体积)共入组91例患者,核素注射体积≥0.5ml/点。所有患者于术前30分钟行淋巴显像。比较各组内乳区显像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影响IM-SLN显像率的因素。在完成乳房手术和腋窝SLNB后,结合术前淋巴显像和术中γ探测仪定位IM-SLN,进行IM-SLNB。所有检获的IM-SLN均行至少两切面HE染色病理检查。转移灶的诊断标准采用的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肿瘤分期。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均按照最新的NCCN指南或St. Gallen共识,由其主管医师决定。本研究通过山东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分别为:2005/11/15和SDTHEC20130324),并且成功注册美国“Clinicaltrials.gov”(ID:NCT01642511)。结果:A组(单象限注射)内乳区和腋窝的LSG阳性率分别为13.8%和77.6%,B组(双象限注射)内乳区和腋窝的LSG阳性率分别为71.2%和84.8%。通过联合术中γ探测仪可进一步提高SLN的显像率:A组(单象限注射)的IM-SLN显像率(13.8%→15.5%,P=0.794)和腋窝SLN显像率(77.6%→98.3%,P=0.001)、B组(双象限注射)的IM-SLN显像率(71.2%→76.5%,P=0.328)和腋窝SLN显像率(84.8%→98.5%,P=0.000)。通过超声引导进行腺体内注射,B组(双象限注射)IM-SLN显像率显著高于A组(单象限注射)(76.5%±7.3%vs.15.5%±9.6%,P=0.000),两种注射方法具有相同的腋窝显像率(98.5%±2.1%vs.98.3%±3.4%,P=0.915)。B2组(大体积,≥0.5ml/点)IM-SLN显像率显著高于B1组(小体积,<0.5ml/点)(86.8%vs.53.7%,P=0.000)。IM-SLN显像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37),随注射体积增大而提高(P=0.000)。B组132例患者中,101例成功定位IM-SLN,其中52例(51.5%,52/101)患者接受IM-SLNB。IM-SLNB成功率为92.3%(48/52)。通过绘制学习曲线,手术者在完成20例IM-SLNB后,可获得100%的成功率。48例成功接受IM-SLNB的患者中,2例(4.2%,2/48)患者因接受保乳手术且肿瘤位于外侧象限而行额外的手术切口;4例(8.3%,4/48)患者发生胸膜点状损伤,术中行OB胶粘合,术后X线均未发现气胸。4例(8.3%,4/48)患者发生术中内乳血管损伤,但均成功止血。本研究共检获82枚IM-SLN,平均1.7枚/人(1~4枚/人)。其中第一肋间2枚(2.4%,2/82),第二肋间25枚(30.5%,25/82),第三肋间44枚(53.7%,44/82),第四肋间8枚(9.8%,8/82),第五肋间2枚(2.4%,2/82),第四肋骨后1枚(1.2%,1/82)。IM-SLN主要集中于第二、三肋间(84.1%,69/82)。本研究中,IM-SLN转移率为8.3%(4/48),其中2例伴ALN转移;2例仅有IMLN转移,而无ALN转移。IM-SLNB使8.3%(4/48)患者的淋巴分期发生改变,2.1%(1/48)患者的系统辅助治疗策略发生改变,33.3%(4/12)患者的区域放疗策略发生改变。在肿瘤位于内上象限的患者中,IM-SLNB使21.1%(4/19)的淋巴分期发生改变,5.3%(1/19)的系统辅助治疗策略发生改变,且区域放疗策略的改变率高达80%(4/5)。结论:1、邱氏注射法(双象限、大体积、超声引导)可以显著提高IM-SLN显像率,解决了长期限制IM-SLNB的瓶颈,使IM-SLNB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微创、有效的评估IMLN状态的方法。2、术前淋巴显像对于腋窝SLNB并非必要;通过术前淋巴显像发现IM-SLN有助于手术方式的确定及设计手术切口,对于IM-SLNB仍有必要。联合术中γ探测仪可进一步提高SLN的显像率。3、IM-SLNB并发症较低,且在通过20例的学习曲线后,可获得100%成功率,适合在手术中开展。4、IM-SLNB可以改变乳腺癌患者的淋巴分期,并提供准确的内乳区放疗指征。我们推荐对乳腺癌患者(特别是肿瘤位于内上象限者)常规进行IM-SLNB。5、由于ALN阳性患者IMLN转移更高,建议对临床ALN阳性患者进行IM-SLNB的相关研究(Clinicaltrials.gov,ID:NCT01668914)。
其他文献
当代民族文学批评和研究的不振状况 ,存在已久 ,虽对此有着断断续续的批评 ,但却从未有过全面的分析和整体把握。而本文正是要通过具体的分析 ,全面地揭示存在于当代民族文学
<正> 第九章专用仪器9-6 空间质谱计当代发展的空间技术关系到国防和许多科学技术问题。文献[99]提到质谱仪器应用于空间技术的若干方面:“近年来探空技术的发展,大体上按下
<正>"诉苦三查"运动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而战的思想觉悟,同时大大增进了全体指战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
苏州民间舞蹈打莲厢,实为外来舞蹈融入本土文化之中得以流传。在全国各地流传的莲厢舞蹈,有着霸王鞭、金钱棍、打莲厢等称呼,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天然联系。在上溯明清时代的
<正> 吴湖帆不但是出色的画家,而且是具有相当造诣的词人和收藏鉴赏家。几年前买了他的《佞宋词痕》,拜读之后,深为其才情所折服,感到耶神韵风致在现代词林中绝对独树一帜。7
植物α和β多样性的变化与土壤、地貌及人为干扰等生态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主要选择沿湖从博尔塔拉河(简称博河)B,鸟岛N,鸭子湾Y,奎屯河K和在距湖岸H0km(近湖岸带)、H5km(湖滨
目的研究microRNA-145(miR-145)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寻miR-145可能通过调控ADAM17进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转染miR-145模拟物和无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英语教学人才,各高校纷纷开设了与本学科相关的课程。但是,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不少问题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