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高度普及,中国互联网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增长,政府更是在2015年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此次“互联网+”行动浪潮中,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对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表现出了空前的激情。本文从“互联网+”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着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类、电子商务类与实业类,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创业团队缺少核心人才;二是创新创业项目发展中缺少社会资源;三是创新创业团队在运作中缺乏经验;四是创业团队成员缺少家庭支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带动了社会各个层面对支持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本文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从时代、创投圈、政府与高校层面可获得的红利进行了分析,梳理后发现在时代层面,大学生处在一个好产品可以自传播的时代,其在从事创新创业项目时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本身;在创投圈层面,大学生收获了在“互联网+”时代遍地开花的创新创业孵化机构、投资机构与私人天使投资者,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获取投资的方式;在政府层面,大学生享受了更惠民的财税政策,并可获得政府的孵化支持与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在高校层面,高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创新创业场地与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根源进行了探究分析。发现在理论层面,“互联网+”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创业的根源是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便促进了创新创业进程,同时,大学生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对创新创业的方向进行试错,也便促进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在实际层面,首先“互联网+”时代消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硬性差别;其次,当代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理解较为深刻;最后,国家层面需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引领发展。以上三个原因提高了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几率,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产生。本文通过对当代的红利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进行分析,梳理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稳步发展的建议:首先,在政府层面,各地级政府应当推行税务政策解读公众平台,提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孵化质量,提高专项扶持基金的审批与放款效率;其次,在高校层面,高校应当完善校园的跨学科交流体系,在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层面,可以尝试实行创新创业项目导师制;再次,在个人层面,个人应当在“互联网+”时代提高自我的互联网思维能力,找准个人在团队中的定位,为团队稳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调整好创新创业与学业的关系并协调完善家庭对创新创业的看法;最后从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发现更为深刻的问题,并尽可能多地对项目方向进行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