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的危害很大。它是指地表土层在受到震动,或雨季大量降水造成积水、坡脚被河流冲刷和坡体受浸泡后导致整体土层下滑的大幅度变位的灾害现象,它主要造成山体垮塌,滑移,给坡体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人员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范围和规模都大大增加,再加上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滑坡灾害的发生都呈上升态势。每年均有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大型滑坡发生。我国也逐年增加了对地质灾害的研究、治理。滑坡的勘察与治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有效的勘查工作,直接影响防治工程的决策及其效果。天池镇白马村楼舍沟隶属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处于甘肃省最南端,和四川、陕西交界,属于秦巴山地。东南接壤于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西与四川九寨沟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相邻,北与武都区相接。天池镇白马村位于天池镇楼舍沟周边,是‘陇南“8·7”暴洪泥石流灾害’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村落之一。楼舍沟的地质环境较差,在本次‘“8·7”暴洪泥石流’时间段内受强降雨影响,多处房屋破损,居民出沟道路弯曲狭窄,多处通过沟道的道路被冲毁,损失惨重。该安置点工程主要用以安置白马村三个社在‘“8·7”暴洪泥石流灾害’中受灾的村民。本文是以陇南市文县天池镇白马村楼舍沟安置点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调查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同时,探讨该不稳定斜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并经过分析和研究其稳定性,提出了灾害治理方案,并对其进行设计。取得如下成果:(1)本文通过初期对研究区的地质调查分析,对该不稳定斜坡的相关资料有了深刻了解,主要掌握了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如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等),同时根据斜坡地层主要岩性及坡形、位置等将该段不稳定斜坡自西向东分为三段,并对其形成条件从固有因素和诱发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到引起研究区陡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前期大量的降雨,复杂多样的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近些年的地质构造运动及安置点的人工切坡。(2)通过对研究区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的研究,然后对该不稳定斜坡分别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其稳定性。定性分析应用地质历史分析法,定量分析选取极限平衡法,由于主要是大量降雨和该地区的频繁地质构造运动使该不稳定斜坡行成,所以这里我们选取三种工况(天然工况、降雨工况和地震工况)进行分析,最终对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看出:天然工况下X1斜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且由于岩体风化导致裂隙发育和岩体破碎,在降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松散危岩体失稳的可能性大,易诱发崩塌和落石灾害;天然工况下X2、X3斜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降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稳定性差;在降水和地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失稳的可能性大,易诱发崩塌和滑坡灾害。(3)针对楼舍沟不稳定斜坡的相关特征,提出了最终治理方案为:X1不稳定斜坡(里程0+000~0+100):削方+挡土墙+锚杆格构+截排水沟+格构内挂网;X2不稳定斜坡(里程0+100~0+220)和X3不稳定斜坡(里程0+220~0+498):削方+锚杆格构+重力式挡土墙+截水沟+格构内填充六棱砖并生物措施。经治理后坡体稳定,消除了安全隐患。对同类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