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提供科学的更为全面的理论依据,以预防或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就诊于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200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冲动攻击行为,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冲动攻击组)和对照组(非冲动攻击组)。使用自制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巴瑞特冲动量表(BIS-11)、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相关资料的采集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1.收回有效问卷155份,研究组82人,对照组73人。2.基本资料的差异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男性比例显著多于女性(P<0.05);未婚人数多于已婚人数(P<0.05);独居患者人数较多(P<0.05);患者的住院天数更长(P<0.05);处于缓解状态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既往未曾在他院就诊的患者人数较多(P<0.05);因肇事肇祸及从门诊或其他医院转入的患者百分比相对较高(P<0.05);既往有自杀行为、反复多次自杀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在付费方式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百分比较低(P<0.0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百分比较高(P<0.05)。3.量表得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EPQ-RSC中,研究组L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BIS-11中,研究组的量表总分、注意力冲动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CTQ中,研究组的量表总分、情感忽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FACESⅡ-CV中,研究组家庭亲密度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分数(P<0.05)。SSRS中,研究组的总分、客观支持因子得分、主观支持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P<0.05)。4.研究组冲动量表得分与其他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分析:BIS-11中:冲动性总分与EPQ-P维度、EPQ-N维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EPQ-E维度、EPQ-L维度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儿童期躯体虐待呈正性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客观支持呈负性相关(P<0.05)。注意力冲动性与EPQ-N维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EPQ-L维度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CTQ量表总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情感忽视呈正性相关(P<0.05);与家庭亲密度呈正性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负性相关(P<0.05)。运动冲动性与EPQ-P维度、EPQ-N维度呈负性相关(P<0.05)、与EPQ-L维度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躯体虐待呈正性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性相关(P<0.05)。无计划冲动性与EPQ-P维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EPQ-E维度、EPQ-L维度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EPQ-N维度呈负性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院方式(OR=0.535,95%CI:0.354-0.810)、自杀史(OR=0.279,95%CI:0.167-0.466)、付费方式(OR=0.588,95%CI:0.353-0.980)是冲动攻击行为的危险性因素;总社会支持水平(OR=1.096,95%CI:1.034-1.162)、性别(OR=3.591,95%CI:1.472-8.763)、是否曾在他院就诊(OR=2.811,95%CI:1.579-5.004)是冲动攻击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外向性人格特征、具有儿童期创伤史、家庭关系疏远、社会支持缺乏都会增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出现冲动攻击行为的风险。2.对于男性、非自愿住院、既往存在自杀史、缺乏医疗保障的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相关政府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监控,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进行诊疗,有利于预防或减少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