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污染农田生物修复—大田实验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问题,对我国农产品安全、经济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缓解和高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和土壤科学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之一。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多环芳烃污染农田进行修复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缺少在自然环境下修复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农田的研究。本文在课题组研制的生物制剂基础上,进行了多环芳烃农田大田实验。在调查实验地块污染背景的基础上,考察了污染农田的生物修复效果,并对修复过程中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多环芳烃污染农田生物修复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生物制剂能够促进污染土壤多环芳烃的降解。经过为期半年的修复,土壤中多环芳烃总量去除率可提高17-44%。多环芳烃单体的降解率可提高12%-57%,尤其是高环多环芳烃,可提高57%。2、加入生物制剂后可提高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促进多环芳烃的降解。3、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农田种植的水东芥菜体内吸收的多环芳烃有所下降,尤其是3-4环多环芳烃。通过大田修复实验,研制的多环芳烃生物制剂具有优良的修复效果,对农田土著微生物无毒害作用,有助于保障农产品品质,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修复用制剂。
其他文献
随着高频数据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获得,过去的ARCH模型及GARCH模型已经不能满足高频数据研究的需要。相比于模型波动率,已实现波动率能够更直接、准确地描述波动率的特征。研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学的多元发展及向日常生活领域的拓展,一方面为美学的复兴带来了新的前景,另一方面也因理论的失范而陷入重大的存在危机。据此,重新厘定美学的学科边界,并
社会技术是社会主体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科学是社会技术的理论基础,社会技术是社会科学发生作用的中介。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一
在伦敦奥运会上发生的中国女子羽毛球双打选手"消极比赛"的事件,说明了奥运金牌战略已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性的作用,同时也映射出对竞技体育文化内涵解读的误导。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临床结核诊断与筛查中的价值,并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TST)在结核杆菌感染及筛查中的优劣。方法使用T-SPOT.
怀特海机体哲学的环境思想可展开为本体论、知觉论、价值论和教育论的维度。这些维度各自呈现了一些不同于现代思想的新观念:环境根据机体世界观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处于环境中
教师权威是一种力量,具有不可颠覆的必要性。教师权威不仅支撑着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也是教师角色本身具有的意义,同时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教师权威更是一种积极和正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