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心肌梗死患者认知与需求-Ⅱ期心脏康复开展与管理-护士工作体验”三层面展开调查,充分了解患者对Ⅱ期心脏康复的认识和需求程度以及护理现状,并构建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为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提高Ⅱ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从而改善Ⅱ期心脏康复认知现状及护理现况。研究方法1.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认知与需求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诊断为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180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Ⅱ期心脏康复的认知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2.北京地区部分医院Ⅱ期心脏康复开展及管理现状调研。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北京地区10所三级医院Ⅱ期心脏康复现况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开展情况、康复团队组建情况、康复护理管理情况以及设施配备情况等,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7名心脏康复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以深入了解心脏康复护士工作体验。3.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构建。采用循证方法,基于PIPOH方法确定研究问题,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指南网站及专业协会网站中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和最佳实践证据总结,使用国际指南研究与评价协会制定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 Ⅱ)对指南进行评价,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提取与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护理相关的内容形成初稿,经两轮Delphi专家咨询论证,最终形成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研究结果1.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认知需求调查。本研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4.28±10.67)岁,80.10%为男性,12.9%的患者对Ⅱ期心脏康复有所了解,72.5%患者认为Ⅱ期心脏康复会给其带来益处,75.40%的患者能够认识到Ⅱ期心脏康复于自身的重要性,82.4%的患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Ⅱ期心脏康复的知识,63.2%的患者表示出院后愿意参加Ⅱ期心脏康复。文化程度、运动习惯以及回归工作需求是患者Ⅱ期心脏康复认和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2.北京地区部分医院Ⅱ期心脏康复护理现况调研。本研究共调查北京地区10所三级医院,其中4所医院开展了 Ⅱ期心脏康复项目,1所为心脏专科医院,3所为综合性医院,开展规模为5~10张床位,周开诊天数在1~5天不等,心脏专科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心脏康复科,3所综合医院的Ⅱ期心脏康复隶属心内科管理,2所医院具备心脏康复应急预案,4所医院均缺乏相应的心脏康复护理实践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Ⅱ期心脏康复护士工作体验部分析出“护患关系和谐”、“担忧护理风险”和“工作待完善”三个主题,“工作待完善”主题下包含“护理评估不全面”、“缺乏护理内容规范”、“缺乏岗位规章制度”及“缺乏心脏康复培训”四个观点。3.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构建。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构建部分,共纳入指南11份,4份为中文,7份为英文,经文献分析,提取与Ⅱ期CR护理相关的推荐主题7个,分别是信息收集、患者评估、运动康复、协调沟通、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支持与延续护理;经两轮专家咨询,形成7个部分、22个类别、124条目的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研究结论1.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对Ⅱ期心脏康复了解程度较低、了解途径单一、获得的院内心脏康复教育较少,参与心脏康复的需求较高,亟需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力度普及知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2.在调查的医院中开展Ⅱ期心脏康复的医院数量少,场地设备不完善,心脏康复护理工作内容不明确,护理管理制度尚欠缺,护理内容缺乏标准规范,实施心脏康复的护士对心脏康复内容了解不全面,难以满足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需求。3.科学合理地构建并论证了包含7个方面、22个类别、124条目的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内容框架条目全面、结构合理、贴合临床、实用性强,为规范心肌梗死患者的Ⅱ期心脏康复护理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