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在全世界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但是目前仍没有一种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复发转移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循环核酸来自肿瘤组织,肿瘤与线粒体基因突变关系密切。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和相应石蜡肿瘤组织的研究,证实了血浆循环核酸与肿瘤组织具有一致性。初步探讨并建立了循环核酸中乳腺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初步探讨了循环核酸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并且努力寻找新的基因突变点。 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共35例,手术前21例,术后转移14例,来自2002-07/2002-10月我院住院患者,全部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其 羊@罗僵大晕砸士管住伦支中1期0例,11期15例,Ill期6例,IV期14例,年龄27~82(平均52.6)岁。良性组为乳腺纤维腺瘤病门 例),并同时采用10例健康献血员血浆作为正常对照,乳腺癌患者同时采集其病理资料。采集的血浆分别通过QIAgen微量离心柱抽提法提取循环核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线粒体 D环两个高变区 HVRI(6024-16383)和 HVRZ(57-372),每个高变区各用 2对引物扩增,引物 IFIR和 ZFZR扩增 HVRI,引物 3F3B和 4F4R扩增 HVRZ,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C)对 PCR产物进行突变的初步筛选,疑有突变的最终通过直接测序进行验证和检测突变类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2例有突变患者石蜡肿瘤组织做PCR扩增并测序。数据分析采用SPSS 10.07or windo。s进行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3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洲A扩增出IFIR,ZFZR,3F3R,4F4R分别为6例、14例、25例、1例,良性组对应为0、3、2、0例,正常对照献血员组血浆扩增出1例3F3R片断。DHPLC筛选35例原发性乳腺癌有5例突变并测序,IFIR突变者1例(22号患者16183 A~AC),ZFZR突变1例(11号患者16347 T—C;16362 Ted;16457 G—T;16496 G~A),3nR突变3例(4号患者73 A-乙16号患者73 A-G:肪号患者124G—优,129 T-h,131—Tf)。良性组检测到1例3F3R突变未测序,正常对照组无突变。2例有突变患者石蜡肿瘤组织和循环核酸中发现有相同的突变:73 A—G。结论:本实验直接用PCR扩增乳腺癌血浆核酸中线粒体基因,并用DHPLC初步筛选突变并测序证实。实验初步的结果提示对恶性肿瘤患者循环核酸进行某些肿瘤相关基因小片段的PCR扩增是完全可行的,证实了血浆循环核酸来源于肿瘤组织,并且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突变 5 第@冒区土学碎士管佰论支点。恶性组对循环核酸扩增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者,有明显差异(尸<0.05)。这种差异对于恶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鉴别意义。本研究发现突变的类型以碱基的替换为主,这与即往利用乳腺癌组织中得到的研究结论一致。线粒体DNA基因突变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未见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分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即突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细胞的低分化利不良的预后。因此循环核酸线粒体DNA基因突变的检测有望成为乳腺癌的发生以及相关疾病的监测和早期诊断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