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引起江河淤塞、洪水泛滥、养分流失、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水土流失的研究国内外已做了大量工作,但许多研究以单一因素和模拟试验为主,而从生念系统角度出发,采用综合方法,探讨农业发展中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较少;不同农业模式的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选择湖南衡阳长冲小流域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边缘兰溪市蒋家塘小流域为研究试验点,以协作单位兰溪市水土保持监督站小流域丌发试验区为基础,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单源汇水试验区出口实测法研究了南方红壤坡耕地不同农作模式(farming systems)水土流失规律,采用平衡施肥法分析土壤容许侵蚀量,并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研究出适合南方红壤坡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类型农业模式的水土流失规律 (1)不同农业模式水土流失的特征:根据农业活动和栽种植物的特点,将31种(详见第二章)模式归纳为4大类:林(本研究指用材林木与经济林木)、农林(林+作物)、作物、作物十工程(主要指梯化工程)。分析这4大类土壤侵蚀的特征可见,当坡度小于10度,这4种模式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径流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坡度在10-15度之间,林作模式、作物+工程模式的土壤侵蚀和径流系数无显著差异(P>O.05),但显著低于农林模式和作物模式(P>O.05)。 当坡度大于15度,林作模式的水土流失显著降低其他3种模式。 (2)农业模式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特征:对上述4种类型的典型模式在发展过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分析表明,对于农业活动频繁的模式(作物、作物+工程),模式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水土流失无显著变化(保持较高的水平),而农业活动少的纯林、农林模式,在模式发展的初期,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模式发展的中后期,水土流失趋于减缓。本对蒋家塘小流域(以农为主,农林相结合的利用模式)和长冲小流域(以林为主,农林结合的的利用模式)的研究表明,在开发初期的3-5年侵蚀都相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