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能形成光泽性好、粘结强度高、耐候性和耐水性好的涂层,可以应用于各类高级装饰涂料等。含氟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是在聚合物中引用了含氟基团,具有更优越的性质,在金属防腐抗污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学位论文的工作主要是采用旋涂和电聚合方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涂层,并研究其防腐抗污性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含氟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优越性能以及应用前景,另外对钢铁的防护方法进行了概述。2、旋涂方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涂层。在金表面组装十二烷基硫醇自组装膜,旋涂具有不同重量比的聚(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醇酯)(DG)和聚(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DF)混合物溶液,得到聚合物涂层;采用掠角反射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椭圆偏光、接触角测定、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等方法对旋涂膜的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抗污性能进行了表征;对不同质量比的涂层进行了抗非特异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F含量的减少,旋涂膜表面的含氟量并不是逐渐减少,在质量比WDF:WDG=3:1时,表面含氟量最高;所制备的涂层表面平整,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随着DG含量增加,表面均匀分布纳米级小颗粒,且粒径逐渐减小;在质量比WDF:WDG=1:3时,旋涂膜吸附纤维蛋白原量最少,即抗污性能最好,这可能是由于DG和DF达到了合适的配比,以至于表现出最强的抗污能力。3、直接电聚合方法制备含氟涂层。采用循环伏安分析,表征了丙烯酸十三氟辛酯单体(FOA)在DMF和支持电解质四丁基溴化铵体系中的循环伏安特性,确定了单体还原电位;采用直接电聚合方法,分别在不锈钢片和不锈钢网上电聚合FOA,得到聚(丙烯酸十三氟辛酯)(pFOA)涂层;采用掠角反射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定、椭圆偏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等方法对聚合物膜的化学组成、电聚合机理、表面形貌能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了涂层的抗腐蚀性能;采用蛋白吸附和细胞黏附实验,测定了涂层抗生物污染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涂层表面均匀分布纳米级聚集体,粒径在100 nm以下,且粒径随电聚合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比较不同电聚合时间的涂层,在电聚合时间为70 s时聚合物涂层的表面能已达到最低,这是表面结构和表面含氟量共同作用的结果;100s时吸附蛋白量最少,抗污性能最佳;电聚合时间为100s时涂层抗腐蚀性能最好。4、直接电聚合方法制备复合含氟涂层。在室温下,恒电位(-0.8 V)电解引发剂过硫酸铵,引发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单体(PEG10-MA)在不锈钢表面上直接电聚合,然后继续在FOA的DMF溶液中电聚合,得到层层复合聚合物涂层。采用抗细胞黏附实验和抗非特异性吸附实验对涂层抗生物污染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实验对抗腐蚀性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涂层表面均匀分布纳米级聚集体,粒径在100 nm以下,且粒径随电聚合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FOA电聚合时间为300 s时,水接触角达到最大,主要是表面含氟量增加的结果;在FOA单体的电聚合时间为50 s时,表面有最佳的抗污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可能是FOA和PEGMA达到了合适的配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