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跨代对话的话轮转换研究——以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分析中的核心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早期哈维·萨克斯等人提出话轮转换的基本模式以来,国外的其他研究者也从更广泛的领域对话轮转换现象进行了考察,但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机构性谈话,诸如医患对话,法庭辩论和新闻访问等。国内的研究则主要偏重于对国外研究的引进和评述,而忽略了具体的语篇分析。因此,到目前为止,对日常生活中跨代对话的话轮转换现象进行的系统研究寥寥无几。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从《成长的烦恼》剧本中随机选出三十则跨代对话,从系统、策略和标记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语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英语跨代对话中的话轮转换具有如下特点:   就话轮转换的系统而言,话轮构建呈多元化趋势,话轮分配仍以“当前说话人选择下一说话人”和“下一说话人自选”为基本手段,话轮转换规则与萨克斯等人的研究略有差异。其中,父辈短语话轮的使用以及自选时的插话远多于子辈。就话轮转换的策略而言,称谓语乃话轮发起的主要策略,“话语未完成语”和“搪塞语”乃话轮维持的主要策略,疑问句乃话轮放弃的主要策略,而固定话题接应和插入分别为话轮回应和索求的主要策略。其中,父辈称谓语的运用明显高于子辈,而后者招呼语的运用却大大高于前者。就话轮转换的标记而言,它们频现于话轮转换的全部过程,包括话轮发起、话轮维持、话轮放弃、话轮回应和话轮索求,其功能主要用于引起注意、转换话题、语义暗示、思维缓冲、信息提供、情感昭示、应答前轮、给予反馈、内容接续、语义修补以及表明态度等。其中,父辈对well,now和yes的使用比较频繁,而子辈对ok,but,Imean,so,look和yeah的运用相对较多。   本文的研究揭示了英语跨代对话中话轮转换的特点,希望对语言交际和语篇分析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实验研究了用化学法产生碘分子作为碘源的氧碘化学激光器。该氧碘化学激光器采用列管单重态氧发生器,超音速氧碘混合喷管设计马赫数为2.5,增益区长度为26.5cm。在氯气流量为3
学位
戴·赫·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人生短短的45年里,他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70多部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游记和文学评论。其创作核心力图表
本文试从翻译实践的角度来探讨顺应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研究的启示及其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分析顺应论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即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译本、有效传达原文信息从而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