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差异性的实证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t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点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本研究首先确立了两个理论依据。资源依赖理论认为教育与周围社会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制约与共生关系,高校对外界资源占有越多,利用率越高,高校的发展就越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确定了本研究的视角是以学生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的评价,来研究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质量的认识是否具有差异性。   其次,本文利用武汉理工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研究--质量与水平提升》课题组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学生从思想品德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毕业生职业发展水平和扩招后大学生质量变化十个方面对本校的大学生质量做出的评价,并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检验了不同地区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评价的差异性。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地区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东北地区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的满意度最高,华南地区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的满意度最低。   此外,本文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质量;学习条件和教风学风,并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投入有差异;学校结构布局也存在差异。为了缩小不同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增加对高校的资源投入,尤其是对中西部高校的资源投入;合理布局学校结构。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以统筹兼顾为基本原则,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促进农村城镇化、城市生态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现代化,有序提升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走城乡一体
相较于传统的识字教学,随文识字是一种更加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增添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提高小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这
工业园区是在特殊的区位环境下,由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的以实现工业经济目标而创立的经济区域。工业园区的设立,改善了地方经济的社会环境,推动了以技术创新为特点的新经济形态的
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与发展,街道办事处在我国公共管理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及地位越来越重要,政府在城市基层的各项工作都要靠街道办事处去进行最终的执行和落实,其执行力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显的更加重要。开发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不仅影响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而且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企业作为开发区土地利用的主体,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决定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在集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
“国家之强,在于州县”,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和重要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县域经济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近几年来,虽然中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