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点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本研究首先确立了两个理论依据。资源依赖理论认为教育与周围社会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制约与共生关系,高校对外界资源占有越多,利用率越高,高校的发展就越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确定了本研究的视角是以学生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的评价,来研究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质量的认识是否具有差异性。
其次,本文利用武汉理工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研究--质量与水平提升》课题组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学生从思想品德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毕业生职业发展水平和扩招后大学生质量变化十个方面对本校的大学生质量做出的评价,并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检验了不同地区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评价的差异性。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地区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东北地区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的满意度最高,华南地区学生对本校大学生质量的满意度最低。
此外,本文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质量;学习条件和教风学风,并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投入有差异;学校结构布局也存在差异。为了缩小不同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增加对高校的资源投入,尤其是对中西部高校的资源投入;合理布局学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