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英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tstchh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时下文化研究热的兴起,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翻译成为潮流。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唐诗,是我国是个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需要借助翻译活动推向世界,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阻碍了这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因此探讨唐诗英译中的文化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缺失是一种语言中缺少对方语言中的文化成分,文化缺失往往会造成翻译中的困难和失误。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不同,唐诗英译中会出现文化缺失现象,即在英译中,唐诗中的中国特色文化有时候找不到意义对等的对应词,在英语文化中出现了空缺现象。   本文论述了在唐诗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亏损现象。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对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涉及了国内外的文学和诗歌翻译理论,文化和翻译,以及中国文化和唐诗英译的历史和现状。第三部分探讨唐诗英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对具体的唐诗英译例子进行分析,归纳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失,另一方面由于译者造成了文化缺失现象。第四部分研究了处理唐诗英译中文化缺失的正确态度,以及处理文化缺失的方法,包括意译,意译加注,以及释义等方法。对译者提出要求,译者在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来最大限度的弥补唐诗英译中的文化缺失。最后一部分,文章总结了全文唐诗英译文化缺失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不足之处,以及未来这一领域研究的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简·奥斯丁的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瑰宝,历来吸引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鲜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尝试以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和级差子系统为指导,探索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领军人物,福克纳既是一位高产的作家,深邃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前卫的小说形式创新者。他的作品植根于深厚的南方文化,描绘了动荡年代中作为个体的人对于自身
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与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v)的基础上创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简称CBT),以解释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翻译是
中国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而蜚声海内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诗歌更是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其中尤以唐诗为最。   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最繁
凯特·肖邦是美国19世纪一位杰出的长短篇小说家,也是20世纪女权主义作家的先驱。因为作品中的先锋价值观与当时的父权意识形态相冲突,她的代表作品《觉醒》一经发表就引起了